银行消费贷款或许正发生新一轮改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北京一家银行获悉,近日北京银监局向管辖内的多家银行发布了《北京银监局关于个人综合消费贷款领域风险提示的通知》(京银监(2014)95号文)(以下简称95号文)。
95号文表示,北京银监局在日常管理中发现,个别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存在制度内容规范不够审慎,贷款金额较大、期限较长,明显与日常消费属性不匹配。提示各银行要注意相关风险,并要求原则上个人消费贷款发放金额不超过100万元,期限为10年以内。
记者从北京多家银行人士处了解到,银行对于消费贷款较之前已有所收紧,个别银行甚至停止该项贷款,目前都在等总行相关具体落实政策。此外,其他城市的消费贷也有收紧迹象。
有消费贷被用于股市投资/
95号文称,北京银监局在日常管理中发现,个别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存在制度内容规范不够审慎,贷款金额较大、期限较长,明显与日常消费属性不匹配;贷款调查失职、审批过于宽松、贷后管理失效、员工行为管理不严等问题,使得贷款被挪用于股市投资,购买住房,生产经营等方面。
实际上,一些人通过抵押贷款形式向银行申请一定数额低利率贷款,然后再将资金用于放贷获得息差的现象常有发生。日前,某担保公司人士就曾反映,他所在公司的大客户手里有几套房子,通过住房抵押在银行贷款,然后用于线上投资,赚取息差。
可见,监管部门对消费贷款进行规范是有一定原因的。95号文要求,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和贷款对象,涉及相应的贷款产品,明确准入标准,切实满足金融消费需求,不得利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与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相捆绑的个人组合贷款品种,辗转为住房按揭贷款提供首付款资金需求。规范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用途,细化用途范围,应加大对改善民生,居民日常消费需求等方面的贷款投放,不得用于购房、投资等非消费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95号文对消费贷款的额度进行了一定限制。要求合理确定个人消费贷款的金额和期限,原则上发放金额不超过100万元,期限为10年以内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对于家庭成员分别申请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的,应审慎控制贷款额度和期限。
某大型银行个贷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前他们银行消费贷款只有期限10年的限制,对于额度要求并没有这么低,之前最多可以贷到500万元。某国有银行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如果收入满足相关要求,该行一个用途的消费贷款可以贷到100万元。
严查贷款用途真实性/
95号文除了对消费贷款的额度和期限进行明确外,对办理贷款客户的相关手续、凭证也有了更严格要求。银行应从交易价格、价款人消费需求,消费意愿等维度对消费的合理性进行深入分析,多方查证贷款用途的真实性,确保信贷资金用于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正常需求。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应以个人收入证明匹配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公积金缴纳凭证、社保缴费证明等能提供的相关资料,按照孰低原则进行匡算。
同时,银行应通过实地调查、账户监控、关联人访谈等方式加强贷后检查。贷款用途的证明材料不得以收据或交易合同(协议)等资料替代;采取受托支付的贷款,应以销售发票作为贸易背景真实性的证明材料;采取自主支付的贷款,应以销售发票、交易市场供货单据、商户电子账单、银行卡刷卡单证等消费凭证作为贸易背景真实性的证明材料。
一位曾做过银行消费贷款业务的业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有些银行有贷款任务,对一些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客户,就变相把钱贷给他,然后提供一个合同、用途证明就可以完成贷款。之前,很多人通过这种方式把钱贷出来投资地产和股票,理财产品,甚至放高利贷。现在监管部门开始严格审查贷款的真实用途。
同时,95号文还要求辖内各银行金融机构加强员工经营行为管理,通过流程约束、检查监督和非现场检测等手段,引导、监督员工依法合规经营,进一步做好员工账户风险排查和行为排查。
消费贷款业务不好做
多家银行个贷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都在等总行通知,听说银监局发了一个通知,不知具体如何落实。“现在消费贷不好做。”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地区某支行客户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暂时还没有接到通知,正在等通知,因为银监局出了相关文件,之前消费贷款有用途限制,没有金额限制。”
上述某大型银行个贷部人士表示,现在银行消费贷款最关心的就是实际用途,而且没有额度,住房贷款紧张,消费贷就更紧张了。现在银监局对贷款的真实用途很重视。如果有额度主要看具体用途,没有用途不能报批。“例如买车,需要提供合同和发票,如果一个月内没有发票,银行就会撤销贷款。”
上述某国有银行人士也表示,现在真实的消费贷款可以贷,但有严格要求。比如买车就需要将资金直接打到4S店,如果工资可以,又有房产抵押,两个贷款品种可以贷到200万,期限十年,现在办理一个月左右可以下来,利率上浮10%。
另据记者了解,虽然其他城市没有接到相关监管部门文件,但是对于消费贷款都有收紧。“其他城市不排除会下发相关文件,毕竟通过消费贷款骗取贷款做其他投资的风险还是很大的。”上述业内人士说道。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