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发改委宣布,取消280种低价西药和250种低价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生产企业可在西药费用日均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价。此次改革,涉及低价药品种高达530多种,相当于2000多种医保报销药品数量的四分之一。
从改革的方向来看
,发改委此次取消低价药最高限价的措施无疑是正确的,有望解决许多低价优质经典药常常短缺甚至断货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发改委限价措施的存在,尽管患者购买药物的负担减轻了,却也导致很多医药生产企业无利可图,很多药物出现短缺,个别药品甚至出现“一药难求”现象。最终,本来保护患者利益的措施 ,却起了反方面的效果,反而在更大程度上损害了患者的利益。所以,此次对低价药最高价格限制的松绑,看似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但也是政府从源头上保障药物供应的无奈之举。
当然,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旦发改委取消了低价药的最高限价后,是否会导致医药价格的长期大幅度上涨?这很难说。
虽然,为了避免药物价格的大幅波动,发改委为此次改革安排了过渡性保障措施——药企自主定价的范围(西药费用日均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但是,这个保障措施效果可能不会很好。毕竟很多低价药价格即使上涨1倍,每天的用量也不会超过指定的范围。
例如,华润双鹤每年销售的治疗高血压药物降压0号高达11亿片,患者每天只需服用一片(1元)。按照新政策,这家公司理论上可以将降压0号价格涨到每片3元,即使每片涨1毛钱,收入也相当可观。而医药企业真要大范围涨价,完全可以通过延长用药周期、减少药剂用量等措施来规避涨价限制。
在医药领域,由于市场整体竞争不充分,少数医药企业对某领域药物的垄断现象比较突出,很容易发生医药企业串谋抬价的问题,而这并非没有先例。
2011年,发改委就曾对山东潍坊的两家医药公司(潍坊顺通医药有限公司和潍坊市华新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开出700万元罚单。这两家企业哄抬价格、牟取暴利,通过非法控制抗高血压药复方利血平原料药后,立刻将销售价格由每公斤不足200元提高到300元-1350元不等,导致市场出现了抗高血压药供应紧张的情况。
作为厘清政府和市场角色的重要举措,发改委此次对低价药的松绑切合了当前的改革思路。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厘清了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后,发改委不能就此撒手不管,而更应该确立自己作为市场监管者的责任。
李克强总理在这个问题上曾明确表示,“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坚决放给市场、交给社会,该加强的宏观管理切实加强,做到事前审批要多放,事中事后监管问责要到位”。
因此,相较于之前对低价药的一限了之,此次松绑后,发改委需要做的更多。在放开低价药的最高限价后,如何防止少数企业利用市场支配地位,串谋抬高医药价格牟取暴利,是发改委必须要仔细考虑和认真应对的严峻问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