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作为券商创新第三年的纲领性文件以及新国九条落地的首份细则,其无疑是券商创新进入第三阶段的方向性指引文件。
没有意外,帐户与支付等基础功能的完善被提 及。
《意见》中指出要完善基础功能。包括支持证券经营机构拓展投资融资、销售交易、资产托管等基础功能,进行销售交易类产品创新,满足客户对非标准化产品的需求。鼓励证券经营机构为大宗交易、私募产品、场外衍生品等各种金融产品开展做市等交易服务。
此外,《意见》支持证券经营机构开展资产托管业务。推进统一证券账户平台建设,建立与私募市场、互联网证券等业务相适应的账户体系。规范证券行业支付系统,研究建设支付平台。
这让一众已经开展帐户与支付探索的券商们,心中终于落下一块大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在接下来的5月16日即将召开的券商创新大会上,或还有进一步的突破。
“今天的文件是主基调,明天的会议应该还会深入”,15日,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与此同时,券商们仍在为创新大会与帐户、支付的探索继续筹备,一位中型券商创新业务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5日下午仍在与各方开会之中,主题就是继续研讨帐户体系与支付的发展。
如果将时间线放得更远一些,可以发现,这种在帐户体系与支付功能上的回归,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从监管层到行业个体,都在不断的演进:从最初的监管层发声,到个体在单个帐户方面的突破,再到帐户联动与统一支付平台的探索。
这一次,券商行业或在努力寻回一度失落的基础功能。而这一次的寻回,背景已经有所不同,首先是证券行业本身风险控制水平的质变,然后是在国家经济视野中资本市场地位的提升,在新国九条发布之后,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提高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资本市场的发展宽度已经大大延伸。
而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券商通过寻回基础功能等深度创新,所能发挥的作用无疑更加值得期待。
寻回基础功能溯源
如果将视线拉回以前,在券商风险整顿之前,券商曾经一度拥有过支付与托管结算功能,但是由于风险事件的发生,监管层采取了一系列刚性的监管措施:先是取消现金柜台,接着又实行保证金第三方存管,最终使得证券账户除了交易与投资之外,失去了开发其他功能的可能性。
这带来的结果很明显,除了证券账户的功能单薄之外,由于现有法规限制,客户的资金根据理财需求存放在各实体账户中,如果客户想调整投资结构,就需要通过银行进行反复 “资金搬家”。
在这两种情况下,证券账户也就失去了对客户资金的黏性。没有了对客户资金黏性的账户,券商也就只好将“忠实”资金拱手让出,随之只能陷入尴尬的资金流失局面。
然而,随着2012年创新大会对于券商行业创新能力的释放,这个行业开始步入了新的阶段。
从简单的范围松绑,到基础功能的寻回,一个新的深度创新探索在展开。
最早可以捕捉到的信号来自于2012年10月份,主管机构业务的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在上任后进行调研时,便提出证券行业应发挥交易、托管结算、支付、融资和投资等五大基础功能。其中,托管结算和支付都是券商长久以来空缺的版图。
随之,2012年10月份,证券业协会组织22家券商举办的“证券公司五大基础功能发展专题研讨会”上,就已经对券商支付功能有重点探讨。
此后,各家券商便开始了由下而上的探索,各种模式的帐户创新开始出现。然而,这其中也曾经经历了一段冷却时期。
在2013年的第二次券商创新大会之前,各家券商在等待如同上一年的36条创新纲领一般的文件再度释放松绑。然而,这一年的行业创新迎来了一个新的背景:券商资管行业规模急速增加,却开始步入简单化、通道化、低技术含量的质疑之中,风控的重要性被强调;另一方面,此前一年的创新纲领仍在落实消化当中,这时候提出一份新的创新纲领无疑是节奏过快。
因此,当年的创新大会上整体方向是风控与创新并进,原本准备的11条创新新纲领也被暂时“搁在了抽屉里”。
一位中型券商财富管理业务条线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那之后,对于帐户和支付的探索步入了冷静发展的阶段,一些此前跟风并进的券商暂时放下了这块创新,“要看看市场风向再说。”而另一些在这方面已经深挖的券商,则继续前进。
而到了2013年下半年,随着网络证券创新方案的试点券商报送,对于帐户和支付的研究推进又再度步上轨道。
此后,如市场所知道的,2013年4月份网络证券专业资格评审名单出炉、统一支付平台的探索也在最近走向前台。
而随着5月15日《意见》的定调,未来在帐户支付上的方向或可进一步清晰。
从个体帐户到统一平台
在这场从2012年年底开始的创新第二场实验之中,券商个体的探索是关键的力量。
目前,券商的支付账户革命已经呈现了三种路径:一是国泰君安模式,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间接参与者角色实现支付服务;二是光大证券模式,与银联支付外部合作,支付公司作为通道,采用后端实现支付服务;三是华创证券模式,采用专门从事证券机构支付应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实现支付服务。
事实上,这些初步的探索方向都很明确,本质上是“让更多的场外资金能够进入到证券行业”。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这其中有两个资金来源,一种是原有的证券开户帐户,另外一个则是理财帐户。后者尤为值得关注,因为它的资金来源可以是外部银行卡资金等。这两种帐户的集合,将引入真正的场外资金。
然而,个体的创新力量毕竟有限。这点上从行业集体组织的创新也可以看出端倪,此前,证券业协会负责管理的中证资本市场发展监测中心成立。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此前成立之初是希望完成监测中心和“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两块内容,但最终只成立了监测中心一块牌子,报价服务系统成为中心下属的一块业务。
这点可以看出建立一个统一的流转、交易、支付平台的迫切性之大。“统一的平台已经是业内共识。”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指出。
“在当年券商清理整顿后,建立第三方托管体系时就不应该把证券帐户资金存在银行里,而是应该成立一个统一平台将其留住。一位北京大型券商的副总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因而,到了2013年8月份,个体帐户的探索又步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建立统一平台。
比如在此前被媒体报道的由中信、国君等几家大型券商牵头30家机构发起“证券版银联”,以及本报此前报道的华创证券版“证联”,其本质都是打造一个券商联网互通平台,进而集结全行业资源,恢复证券业的支付基础功能,提高客户资金在证券业内部的流动性。
据了解,华创版“证联”已向部分券商和机构发出邀请,对证联实施增资扩股,共建这一行业支付平台。该版证联支付的首轮增资扩股募集工作将在行业创新大会后于本月完成。
然而,市场对于这个行业的帐户支付革命实际能否达到效果,仍然存在疑惑。
一位接近上述证联平台的人士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很多与其接触的机构都会提出疑问,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联网互通和支付基础功能。“这说明行业本身对这个事情还是不太了解。”
但随着5月15日《意见》对于帐户体系与统一支付平台的定调,未来更加深度的帐户革命,或者已经不远。(编辑 简俊东)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