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5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550.24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出口1954.73亿美元,同比增长7%;进口1595.51亿美元,同比增长-1.6%;贸易顺差359.22亿美元,环比扩大94.6%,为2009年2月以来单月最大贸易顺差。
**出口连续4月环比增速回升**
刘学智分析,5月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7%,连续4个月环比增速回升,主要原因是对香港出口高基数效应的消除,外围需求回暖以及人民币持续贬值带动出口增长。
一是对香港出口高基数效应得以消除,推动5月出口增速反弹。去年5月份对港出口同比增速回落到7.7%(去年前4个月对港出口增速分别为88.28%、35.55%、92.91%、57.15%),高基数的消除促进今年5月对港出口同比大幅反弹到-0.8%(今年前4个月对港出口增速分别为-18.26 %、-24.29%、-43.58%、-31.39%),对港出口277.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4.2%。
二是外围需求的回暖带动出口增长,对除香港以外的主要贸易伙伴都出现正增长。美欧发达经济体恢复性增长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国际市场趋于回暖,5月份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全球制造业PMI分别上调1.5、0.3个百分点,分别达到54.3、52.2。
美国5月ISM制造业指数55.4,创年内新高,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升至102.7,创2011年7月以来最高,美欧经济继续保持复苏态势。新兴经济体整体依然保持低迷,但由于电子商务与双边经贸的加强,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速有所提升。整体上分析,5月份中国对除了香港以外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速都保持正增长,对欧盟、美国、东盟、日本的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3.4%、6.3%、9.1%、2.2%。
三是人民币阶段性贬值促进出口增速回暖的作用似乎有所显现。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阶段性持续贬值,从1月初到6月初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贬值1.12%,即期价贬值3.55%,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也在走弱。通常汇率贬值对贸易改善的J曲线效应有半年时滞,汇率贬值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似乎开始有所显现。但值得注意的是,从3月到5月的外贸顺差分别为77、185、359亿美元,5月份当月顺差规模创下2009年2月以来单月新高,随着外贸顺差的持续扩大,会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继续贬值的预期在减弱。
四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整体呈逆势回升。从主要出口商品增长情况看,传统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除了家具、箱包出口增速下降以外,服装、纺织品、鞋类、塑料制品、玩具出口增速都在逆势增长。此外,钢材出口数量增速达到33.6%,出口金额增速达到18.6%。
刘学智预计,未来出口将继续平稳增长。首先,欧洲经济正在逐渐复苏,为了打压通缩预期,防止经济下行风险,欧洲央行首次实施负存款利率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将基准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0.15%,隔夜贷款利率下降35个基点至0.4%,隔夜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0.1%,刺激银行把更多的资金投放实体行业,促进经济稳固增长。
其次,美国继续削减QE,二季度以来经济活动普遍回暖,制造业增长加速,消费者支出稳定,港口货运量增长强劲。国际市场回暖,WTO将全球贸易增长预测上调至4.7%。
第三,中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出口增长的针对性政策,国务院发布了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16条措施,海关总署公布20条支持外贸持续增长的措施。由于去年6月份出口同比增速-3.1%,低基数有利于今年同期出口增速走高。
“然而外部需求存在不确定因素,国际市场风险仍然存在,新兴经济体有企稳迹象但普遍经济增长乏力、进口需求疲弱;日本消费税上调后遗症显现,经济不振削弱对外需求。综合判断,出口形势有望进一步改善,预计出口同比增长平稳向好。”刘学智称。
**进口增速同比下跌至-1.6%**
刘学智认为,5月份进口增速从上个月0.8%下跌到-1.6%,主要原因是内需不足、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普遍下跌、打击进口贸易融资套利行为的政策作用等综合性影响。
一是内需依然疲弱。今年以来国内制造业出现疲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是进口不振的根本原因。中央及时出台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微刺激”政策,但政策效果的完全显现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在稳增长政策效果还没有大面积显效的情况下,内需不足依然对进口需求的提振作用相对比较疲弱。
二是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普遍下跌压低按照金额计算的进口同比增速。根据相关统计,今年以来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砂3.8亿吨、原油1.3亿吨、大豆2782万吨、钢材610万吨,进口同比分别增加19%、11.1%、35.3%、11%,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同比维持正增长。而进价分别下跌12.5%、3.3%、0.6%、5.6%。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导致中国进口按照金额计算的同比增速处于低位的主因。
三是打击进口商品贸易融资套利行为影响进口增长。继去年融资铜套利贸易以来,今年铁矿石、大豆等大宗商品成为新的进口贸易融资套利商品。随着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监管加强,严厉打击进口贸易融资套利行为,对进口贸易带来不利影响。一季度以来大宗商品港口囤货现象普遍,根据相关测算,沿海超3000万吨融资矿积压在港口;由于无法获得信用证,大豆进口商出现违约情况,导致6-8艘货轮的大豆到港却无法卸货。由于大宗商品较高的港口囤货,贸易商资金链绷紧,影响了5月实际进口增长。
“预计进口同比增速将回归增长,国内系列稳增长的"微刺激"政策效果将逐渐释放出来。”刘学智支持,近期我国港口吞吐量、制造业PMI等先行指标出现了积极变化。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回升,订单需求回暖,对上游原材料进口需求将提升,预计进口增速将回归增长态势。
不过,由于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并没有显著改善,内需对进口的拉动作用有限。同时,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监管加强,对“融资矿”、“融资豆”的打压将影响相关产品的进口需求。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低位徘徊,也会对我国进口金融的同比增速。综合判断,进口增速有望回归增长常态,但很难出现明显的加速。
发稿:李铮/古美仪 审校:丁亮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