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些年,机器人会不会取代在座的各位呢?”6月18日,高工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一开场,高工机器人董事长张小飞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上述峰会召开前几天,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关于“裁员”的言论亦引发 外界广泛关注。张瑞敏称,去年初海尔员工数量是8.6万人,年底减少至7万人,裁员比例为18%,今年预计再裁掉1万人。
据了解,海尔减员的主要原因是制造业务的智能化减少了用工数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不仅海尔,其他大型家电企业,比如美的、创维、格兰仕、格力、海信、志高和奥马等,也都在大量使用自动化设备或机器人。
家电企业“标配”机器人
据美的内部人士介绍,2010年公司家用空调事业部在各个车间广泛应用各类三轴、四轴机器人。2011年下半年,美的机器人应用进一步提速,家用空调事业部提出了“精品战略”,机器人能够更精确地对一些工序精心加工,保障产品质量,因此更大范围被使用。
2012年,美的空调成立了专业的机器人设计加工团队,自主研发了电子、钣金加工装配机器人生产线。公司表示,今后在一些关键零部件组装、焊接和测试等方面,也将加大机器人应用范围。
美的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生产线机器人应用方面,目前美的家用空调注塑生产线共计投入近200台、总装成品下线100余台,其他电子、部装装配机器人近200台。
除了家用空调事业部外,美的厨房电器事业部也有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或机器人生产线。
创维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在去年提出了名为“311”的机器人战略,具体指“投资3000万元,节约1000人,建成1条自动化生产线”。公司制造总部“机器人战略”正式提上日程,并在制造总部范围内全面挖掘可以由机器设备代替人工作业的自动化项目。
格兰仕的自动化程度亦较高,其中山基地南厂区的总装车间拥有26条生产线,冲压车间能实现从门网板、门体、外壳和腔体结构件等的自动化生产。
除了上述企业,志高公关部部长黄通华以及奥马电器副总裁姚友军都向记者表示,公司有机器人设备。公开资料显示,格力、海信等一些家电也都在实施机器人战略。
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产能
对于机器人的使用效果,家电公司几乎都持肯定态度。
美的内部人士举例说,假如按照5万元/人的平均年工资计算,一台15万元的机器人3年即可收回成本,同时,机器人的应用使得品质稳定得到保障、均衡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经测算,2013年因自动化提升,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直接人工成本降低了800余万元。
美的方面称,应用机器人的岗位,大大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稳定了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精度,节约了人工成本。
创维“311”工程项目共90项,涉及平板厂、机芯厂、模组厂、注塑厂、电源厂、元件厂,这些项目实施可节省400.5人,在制造总部全面推广后可节省2142人。
此外,创维内部人士透露,公司电源厂最先推进机器人应用。2012年共减少81人,占全厂人数的11%,全年生产效率同比提升31%,同时推行技术革新项目11项,专利2项,产生874万元经济效益。
格兰仕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其总装车间2013年下半年单线产能效率提升了40%,人均效率提升了62%。
用工难促机器人市场爆发
在家电企业纷纷启动机器人项目的背后,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机器人每年新增数量将会保持在35%左右,预计到2020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新增量将达到22万台。
“招工难、人力成本上升,成为中国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张小飞说表示。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后,广东省企业出现短期性用工缺口放大现象,峰值达到80万~100万人。
张小飞认为,目前中国人力成本上涨迅速,另一方面,企业对年轻一代员工管理的难度正不断加大,用机器人能够免除这些忧虑。
不过,让一台不会思考的机器去适应复杂的工艺流程,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创维自动化研发一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了更好地推行自动化项目,他们需要仔细观察员工操作,深入了解生产工艺,然后和工艺员探讨生产要求,和自动化厂家共同设计方案,并制定项目任务书、启动项目,实时跟进项目的进展。“走遍了模组厂、注塑厂、元件厂、泡沫厂、电源厂、平板厂、机芯厂的每个生产工位。”在一篇内部交流文章中,该人士这样写道。
此外,在机器人设备的调试中,挫折也是家常便饭。除了设备安装调试等方面会遇到挑战,工人的操作技能也同样需要提升。
为此,美的花了大量精力对员工进行培训,以适应新条件下的岗位要求,推动用工模式的转型。“2013年已经从精益制造骨干培训班、员工定编管理、多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引进等多维度全面推进。”美的集团内部人士说。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