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硕 北京报道
马年已过半,信托业的监管洗牌或也将到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监管层日前已就《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类监管指引》(下称指引)修订进行开会讨论,而相关办法已处于酝酿之中。
据业内人士透露,新的办法将对信托公司执行牌照分类式监管,而这也意味着,不同监管等级信托公司所能从事的业务范围亦有所差别。
为了应对此项监管,今年年内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开展增资“备战”,以免于因资本金不足而在新监管评级中“掉队”。
另一方面,在99文(《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的监管压力下,信托公司也在面临券商、基金子公司对股权质押、债权融资等传统信托业务的蚕食和竞争,而随着其他资管机构的监管藩篱日渐消失,信托公司的转型压力也将不断抬升。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信托公司已开始尝试由传统业务向类阳光私募的场内投资产品转型,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传统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特质暂时仍无法打破,因此信托业向主动管理型业务渗透的难度仍然较高。
监管、竞争压力双升
随着《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类监管指引》出炉预期的加强,信托业新一次的监管洗牌或将来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按当前思路,信托公司将被《指引》分为创新、发展、成长三类,其所涉及的业务也有所不同。
事实上, 此次指引重修已是监管层对分类监管的第三次“刷新”。
早在2008年,监管层就曾颁布《指引》,随后在2010年4月,监管层再次对该指引进行修订,值得一提的是,2010至2014年间,信托业已发生较大变化,而其资产也从3.04万亿上升至12万亿。
面对针对即将到来监管评级新标准,多家信托公司将以开展增资应对。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已有包括中融、兴业、国投等不少于7家信托公司实施了增资计划,增资总规模或超过150亿元,而这一数值已接近去年全年的165.66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99号文及其实施细则的下发,信托非标资金池叫停、非金融机构第三方销售被禁等监管利剑也向信托公司袭来。
一边是监管的洗牌将至,另一边还有券商、基金子公司等其他资管机构的虎视眈眈。
今年5月的券商创新大户召开前夕,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下称“创新意见”)提出,要“拓宽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范围,允许投资于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权及其他财产权利。”
在部分券商人士看来,券商资管的场外资产投资若可放行,则意味着券商资管将在类信托业务上与信托公司实现“正面交锋”,而此前基金子公司除直接向融资方发放贷款外,已基本与信托实现同等牌照功能。
不过,由于基金子公司受制于实体渠道不足等劣势,其对信托公司的潜在冲击或不及即将放开场外资产直投的券商资管。
“现在券商资管的限制还比较多。”北京一家券商资管负责人直言,“实际上券商营业部网点布局多,本身就有些企业资源,如果打开了券商资管的投资范围,业务方面肯定能超过信托。”
另一方面,信托传统的阳光私募等通道业务亦在逐渐消沉。
“现在私募基金可以登记备案,之前只能借助信托来实现产品阳光化,以后这些私募自己发产品可能就要绕过信托了。”东北一位信托人士表示。
转型主动业务仍显疲态
虽然面临监管、竞争的双重压力,但信托公司亦在谋划转型。其中部分信托公司已在主动管理类业务方面尝试“渗透”。
今年上半年,方正东亚信托曾发行的方正东亚·安心1号债券增强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安心1号”)。
据接近方正东亚信托人士透露,该产品与信托市场中主流的融资类信托或收益权等场外标准化债权投资类信托不同,将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场内品种。
资料显示,该产品封闭期为一年,优先级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并采取单位产品净值化方式管理,而止损线与预警线单位价格分别为0.95元与0.97元。
而据前述人士透露,管理该产品的负责人具有操盘“鹏扬”等阳光私募产品的业绩经验。
事实上,类似产品的出现或预示着信托产品或将向投资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模式转型。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该类产品和传统的债权融资类产品相比在销售端或仍显疲态。
“主动型产品并不是信托公司的优势。”北京一位信托销售人士坦言,“主流信托产品还是融资类或包装称收益权的准投资类产品,一般收益率有8%-9%,而且还是刚性兑付的,存量客户已经习惯了这类产品。”
在其看来,同“刚性兑付”及其所形成较高的“无风险收益”相比,内含警戒、止损设计的主动性产品缺乏竞争力。
但有人士指出,投向场内的标准化信托产品规模虽然较小,但未来仍能成为信托失去制度红利后的一个转型方向。
而方正东亚信托有关人士则认为,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需要通过差异化的发展实现提升。
“首先是提高核心资产投融资操盘能力的稳定性,同时加快建立信托产品的标准化和模式化的发展。”方正东亚信托人士表示,“一方面可以让投资者及时充分了解产品和项目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今后信托产品的自由转让奠定基础。”
同时,对于产品进行评级也能促进信托业务的标准化。
“适时推进信托产品的评级工作,可以让机构投资者更加清晰认识到产品的风险等级和收益配比。”方正东亚信托人士坦言。(编辑 巫燕玲)
作者:李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