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晟源 上海报道
8月6日,发改委发布国务院第26号文《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就扶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出全面部署。
其中,物流产业也被重点提及,被行业解读为促进发展的利好消息。
《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引导企业剥离物流业务,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大型物流企业”,并强调“加强综合性、专业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建设,衔接货物信息,匹配运载工具,提高物流企业运输工具利用效率,降低运输车辆空驶率。”
上述种种举措,实际上都直指目前物流成本偏高,行业小、散、乱等突出问题。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年3月7日公布的《2013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0.2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8.0%,与上年基本比重持平。
制造业的物流成本更是高得惊人。今年5月29日,世界航运巨头马士基发布的《马士基集团在中国影响力报告》显示,在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平均占成品最终成本的10%-15%,在发展中国家,各种低效现象导致物流成本显著增高,占成品成本的15%-25%甚至更高,而对中国的制造商而言,物流成本的可高达生产成本30%-40%。
此番《指导意见》的出台,势必将带动国内物流成本的降低,给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一个方向。另外,物流成本的降低也将进一步提升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力、降低CPI指数、减少运输环节带来的环境污染。(编辑 王洁)
作者:曹晟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