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前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大概有三亿人转移到城市里,今后城镇化过程应该还有三亿左右到城里来,这是一个机会。第一就是规划,城镇化的规划一定要把低碳的细节放进去。打个比方,自行车道,现在很多的城市都不规划自行车道,我们以前可以骑自行车,今后为什么不能骑?另外是循环经济,大多数的环境污染都是由城市人口造成的,并不是农村人口,在城市当中用了这么多东西,如何进行循环?”9月11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全球议程理事会能源去碳化专题小组理事林伯强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中国的环境:打造中国的绿色经济”分论坛上如此表示。
林伯强接下来讲到能源,城镇化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基础建设风险很大,因为基础设施建设会锁定碳。如何以低碳的方式来做?比如说建筑能不能把太阳能、风能,还有一些低碳的创新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应用,包括智能电网,怎么跟这个城市的整体低碳规划结合起来很重要。
他认为,一旦适应某种生活方式再改变很困难,其实中国人比美国人节省多了,改变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那么容易吗?其实没那么容易,但是我们新进的三亿人如何引导他们,培养一个比较好的、比较节能的生活方式,政府应该可以是有所作为,至少没有完全融入比较浪费的生活环境。
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于9月10日-12日在中国天津召开,论坛主题“推动创新创造价值”。
以下为林伯强在论坛上的部分发言实录:
[胡一虎]龚克强调在中国经济绿色化是立法是重要一得步,同时立法的同时所有产业会问一个问题,在配合立法的过程中,能达到多大的效果,接下来一个问题是请教一下林伯强,达沃斯论坛有一个话题,李稻葵学者提出来,中国经济未来三大支柱是可能是绿色经济,您相信是三大支柱吗?
[林伯强]绿色经济如何定义应该是比较模糊的,就是什么是绿色,什么定义为非绿色,这边目前的界限不是很清晰,我的想法就是凡是比以前更干净的就是绿色的方向,绿色是一个真正经济发展的引擎。主要是界限怎么划分,单单讲清洁能源可能还不是。
[张丽君]我们听到一个企业家对于这个问题的心声,当时陈先生在过程当中提到能源方面的问题,我知道林先生是能源方面的自身专家,在这个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在能源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划能够供我们将来未来可以参考?
[林伯强]其实这样,中国在前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大概有三亿人转移到城市里,这三亿人基本上是美国的人口,所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确丧失一些机会,今后城镇化过程应该还有三亿左右,2-3亿之间到城里来,这是一个机会。城镇化应该是个挑战也是个机会,几个方面可以这么做,第一就是规划,城镇化的规划,今后的规划一定要把低碳的细节放进去。打个比方自行车道,现在很多的城市都不规划自行车道,我们以前可以骑自行车,今后为什么不能骑?
[张丽君]我们不是不想骑,我们骑了自行车更堵车,这是老百姓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林伯强]这个选择可以通过低碳规划来选择。另外是循环经济,大多数人员跟大多数的环境污染都是与城市人口造成的,并不是农村人口,在城市当中,用了这么多东西,如何进行循环?这应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城市化的过程。接下来讲能源,能源方面城市化过程中,假如规划好,政府措施有利,城镇化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基础建设风险很大的,因为基础设施建设会锁定,如果以高碳的基础设施建设,把碳锁定也就是说今后在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林伯强]如何以低碳的方式来做?比如说建筑能不能把太阳能、风能,还有一些低碳的目前低碳的创新方面跟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应用,包括智能电网都是很时髦的说法,具体的过程当中怎么跟这个城市的整体低碳规划结合起来很重要。
[张丽君]需要城市化者好好想。
[林伯强]必须把这些弄好,刚才龚校长说过改变观念,我觉得改变观念还是有为的,一旦适应某种生活方式再改变很困难,其实你说中国人耗能,其实中国人比美国人节省多了,改变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那么容易吗?其实没那么容易,但是我们新进的三亿人如何引导他们,培养一个比较好的,比较节能的生活方式,政府应该可以是有所作为,至少没有完全融入比较浪费的生活环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