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董事会秘书被确定为公司高管,进入“庙堂”,转瞬间这一从平常走向高端、在多数人眼中又略显神秘的职群,已经发展超过20个年头。
在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的浙江,董秘从最初的简单秘书工作,逐渐演变上市公司中独挡多面的高端人才。这一职业群体发展的背后,也是万亿体量的255家浙江上市公司市场之路的缩影。
根据中新网记者统计,目前浙江上市公司董秘平均年薪已达到40万,更是不缺乏身家过亿者。而在薪酬待遇大幅增长的同时,浙江上市公司董秘的门槛、工作内容等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值得关注的是,一直纠结董秘职群的权责失衡现象,也依然存在。
浙江董秘现状:薪酬十年翻倍
根据中新网记者统计,浙江共有251家上市公司对外公开了其董秘薪酬情况。去年,251名上市公司董秘平均薪酬为39.71万元,较2005年全国平均15万元,增长了超过164%。
其中,共有9人薪酬超百万,最“吸金”董秘属贝因美40岁的董秘鲍晨,去年实际所得报酬为198.19万元。此外,海康威视已离任的董秘刘翔去年收入165.5万元、宁波银行董秘杨晨164.5万等亦排名居前。
然而并非所有董秘收入都高不可攀,去年浙江也有4位董秘薪酬不足10万元,最低者为5.58万元,董秘间收入差达35倍。但此前也有知情人士对外透露,许多董秘公开的年薪并不是真实收入,一些公司为了避税,故意做低薪酬。
动辄百万的年薪并不能完全代表董秘们的身家价值,凭借手中握有的公司股份,身家千万甚至过亿之人并不鲜见。例如泰格医药董秘曹晓春,虽然其去年薪酬只有46.2万元,但其2014年上半年期末持股数为20,680,320股,按照泰格医药最新收盘价33.05元计算,曹晓春身家已超6.8亿。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统计中发现,有多达18位上市公司董秘的薪酬,超过了其所在公司董事长。例如大华股份董秘吴坚2013年薪酬为89.59万元,董事长傅利泉为65.41万元,杭锅股份董秘陈华去年薪酬60.81万元,公司董事长薪酬则为33.65万元。
当然这种现象是受多种原因影响的,但也从侧面说明了随着董秘这一群体逐渐成为高专业性的稀缺资源,上市公司对董秘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加大。
从年龄结构看,浙江上市公司董秘年龄跨度较大。最年长者为59岁的晋亿实业董秘涂志清,最年轻者为三位30岁年轻董秘,分别是浙江广厦董秘包宇芬,银江股份董秘金振江以及永贵电器董秘贾飞龙。
根据中新网记者统计,浙江董秘队伍主要以“60”后、“70”后为主要力量,目前255家上市公司中40岁以上年龄段者达到了150名左右,占比高达近6成。值得关注的是,浙江“80”后董秘人数已近30人,占比达11.7%。
另据统计,浙江上市公司中女性董秘队伍正在不断壮大,目前人数已达60人,占比23.5%,呈小幅上升趋势。
新门槛:资本市场的“多面手”
在行业及财务方面的知识,能胜任证券公司或基金行业研究员的工作,在证券法规方面的知识,能胜任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关于现阶段的董秘所需能力,有人这样评价。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搭建和法律法规的完善,董秘越来越具有专业性、共通性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准入标准,准入也在门槛不断提高。
“感觉还是一位新兵,一切都变化那么快,"本领恐慌"如影随形。时常感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是有着5年董秘经验的航民股份董秘李军晓的从业感受。
李军晓认为,与往日不同,如今的董秘需要具备一定的T型知识结构,涉及金融、法律、管理、公司产品、技术等方方面面,体量巨大。
2013年度浙江上市公司优秀董秘、佐力药业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郑超一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五年前、十年前,许多公司并不注重董秘,任职要求也比较低,往往具备协调、文字和组织能力就可以了。但现在浙江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不断提高,在董秘薪酬待遇改善的背后,董秘的入职门槛已经大大提高。
郑超一向记者表示:“董秘需要对公司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有充分的了解,同时需要掌握证券法规,具备一定的财务基础,还需要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证监会、交易所要求董秘由董事或高管兼任,足见其重要性。”
“现在大家都知道,董秘不仅仅是考出一个董秘资格证书就能胜任的,更需要其有一定的阅历、工作经验、沟通协调能力和思考问题的高度。不是说当了董秘就具备高管的能力,而应该是具备高管的能力的人能更好的胜任董秘一职。”郑超一说。
浙江上市公司协会会长陈国平,在上半年召开的浙江上市公司董秘例会上,形象的重新定义了现阶段董秘的角色属性:在公司治理、规范运作中,董秘相当于政府的“秘书长”,在信息披露、市场沟通中,董秘相当于党委的“宣传部长”,在接待来访、投资维权中,相当于政府部门的“信访局长”。
资本市场发展到现阶段,价值多元变化多,矛盾多发触点多,对此,陈国平认为,浙江上市公司董秘总体上是能够胜任这一岗位的,而眼下董秘们处于公司治理的市场聚焦之中,负有严格的诚信与法律责任,必须要精通资本市场“十八般武艺”,当好参谋助手,又要会操作。
投资者保护愈加被看重
说到投资者权益保护,横店东磁董秘吴雪萍的一段话让记者记忆犹新,她认为:资本市场的低迷,不是因为现金的匮乏,而是投资者信心的匮乏,不是因为财富效应的匮乏,而是股权文化的缺失,股权文化的缺失则在于投资者保护不到位。
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构建起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制度体系,被外界视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顶层设计”。而对于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和董秘肩负的重任,陈国平表示,当前很多投资者对市场并不十分满意,投资者权益保护已成为资本市场健康持续运行的作重要基石,这其中董秘身上的担子十分巨大。
今年,浙江上市公司协会对浙江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情况的调查显示,在做好规范运作和信息披露等基础工作的同时,浙江上市公司和董秘们在投资者权益保护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
根据浙江上市公司协会调查信息,在投资者热线接听方面,浙江辖区204家上市公司中投资者热线畅通的有183家,占比已达9成。而204家上市公司中,有129家公司设立实时互动交流平台,占比63.2%,实时互动交流模式正在成为主流。此外,还有27家公司设立留言版平台,43家公司设立电子邮箱平台,也有5家上市公司未设立互动交流平台。
对此,郑超一认为,从投资者角度看,董秘是投资者利益的代言人,如何保护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董秘工作的重点内容。
“中小投资者是现阶段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体,但他们在许多方面却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此,保护投资者权益就是保护公司本身,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核心,而作为董秘的价值正是源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责任。”郑超一说。
同为上年度浙江优秀董秘的盾安环境董秘何晓梅直言,服务好中小投资者是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何晓梅表示,“在资本市场继续低迷的自媒体时代,中小投资者关系的管理不能堵,要疏导,要坦诚相待,最大限度地确保中小投资者欲公司信息交流和良性互动。”
“高管”的尴尬:仍存权责不平衡
“董秘,在夹缝中生存,在痛苦中成长。”这是杭州一位上市公司董秘发出的一则微博。在很多人眼中,他们衣着光鲜,事业有成,殊不知光鲜背后董秘们也有着自己的困扰。
权责是否平衡,作为成熟市场的“舶来品”,“董秘”进入中国后,这个问题似乎一直成为了董秘们不可回避的焦点,至今也是相当一部分董秘的从业困惑。
通过相关人士介绍,记者联系到了一位曾在2家公司供职、现在杭州工作的一位专职董秘,他向记者透露,在浙江董秘权力责任并不对等的情况也肯定存在。
“自从规定董秘由高管兼任后,不可否认很多董秘在上市公司可以拥有较高的权力地位,职权可以更好的发挥。但其实也有公司,名义上安个副总的名头,实际上你不参与公司决策,也难干涉财务经营,知情权能保证就不错了。证监会要求董秘对各方面进行督导,但在公司里你很难拿到这个权力。这对于名义上身为"高管"的董秘来说就比较尴尬了。”该董秘告诉记者。
“浙江是民营经济的天下,有的企业为上市配备董秘,但你想从那里拿到应有的权威并不容易。”碍于其目前身份,该董秘简单向记者介绍了他的从业感受。
而就全国来看,这一情形也并不鲜见。《新财富》2014年调查显示,目前认为责权处于平衡状态的董秘为54%,但是仍然有42%的受访者认为董秘职责大于权力。其研究员吴瑶认为,过去十年,董秘职群的职责和权力呈双向增长,致使整体的责权平衡状态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对于董秘的权责问题,已有5年董秘“工龄”的郑超一也向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做好董秘工作,公司与董事长的支持十分重要。“只有董事长、董事会有高度的规范运作意识,与董秘责任基本相当的权力才能得到有效释放。而作为董秘还是要从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着手。”
郑超一所在的公司,除董秘、证代外,目前已有十余人通过培训获得了董秘资格证书。作为董秘的他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权责平衡问题背后,反应的是“董秘”这一特殊角色在上市公司内部是否受到足够重视。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