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近期股市大涨,我身边不少朋友通过做伞形配资,把从券商那里融资的两倍杠杆资金,做大到4-6倍,收益非常诱人。我也有些心动,请问现在有哪些放大股市杠杆的渠道,这些操作风险如何把控?
Q2:资本市场回到牛市了么?个人感觉,股市、债市目前好像都发生了逆转,现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整体资产配置策略应该如何调整为好?
刘辉(华润信托证券投资部董事总经理、投资总监)
A1:把控风险最好的方式就是,没把握的事就不要干。投资者可以忘却的是隔壁王大哥融资炒股票赚了多少钱,但不可不记住的是,杠杆永远是双刃剑,亏损和盈利都会同比放大。从专业投资的角度看,过高的杠杆几乎与赌博无异。适度的杠杆可以用(比如三倍以下),但对于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仍然不合适。好比有人吃饭偏好重口味,盐酱麻辣一大把,若身体受得了还可偶尔为之,但若吃完就上火拉肚子就弄巧成拙了。长远看,若为健康着想,还是饮食清淡为好。
A2:阴阳相长,季候更迭乃万物之规律。同样,盛极必衰,熊极转牛也是资产配置的大数法则。看好股市就是看好中国,看好中国梦。投资者应当仔细审视和规划自己的财富需求,根据风险、回报、期限进行合理匹配。从未来几年的理财配置方向而言,有能力的投资者可以降低长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配置比例,增加股票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同时根据个人的资金流动性需求,匹配一定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增加股票权益类资产不意味着一定要炒股票,投资者还可以选择投资ETF指数基金、公募基金、阳光私募基金等产品,配置期限最好不低于三年。
对于有着固定收入的普通工薪阶层来说,以每月或每周定投的方式投资开放式交易型指数基金(ETF基金)是特别值得推荐的投资方式。这种方式类似高预期收益的零存整取,因此投资期限要长(最好5年以上),每期投资金额要小(太多难以坚持),持续投资(尤其跌的时候不能中断),待若干年后真正的疯狂牛市到来后再考虑一次性赎回。如此投资方法,风险极低,收益颇丰,省心省力。
钟辉(本报金融市场观察员)
A1:我不得不给你泼盆冷水了。你的眼里只看到伞形配资放大的诱人收益,却全然无视高杠杆放大的风险。你始终要警惕,风险和收益一定是对等的,高收益一定意味着高风险。就股市而言,不论是分级产品B份额、融资融券,还是伞形配资,在市场上涨的过程中,都有放大收益的作用,但在市场下跌时风险也被放大。
个人认为,股市中玩杠杆的投资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资金充裕,风险承受能力强,且对资本市场理解非常深入,操作专业。首先,玩杠杆是有门槛的。融资融券的保证金是50万,伞形配资则更高,最低1000万劣后资金。如果你没有做好承受迅速、大额亏损的心理准备,那么市场风险暴露时将是极大打击,所以风险承受能力也是必要条件。就算你具备前两个条件,如果你不是专业投资人,就算在上涨的行情中,杠杆效应也能把你的一个小小不恰当的操作失误放大,最终导致“满仓踩空黑天鹅”事件。
按照这个标准,适配投资人应当是机构资金或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专业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在过去两周的行情中,通过融资融券和伞形配资的专业投资机构确实尝到了甜头。但是,在12月9日下午的急跌中,他们也玩了一把过山车。有机构的朋友向我反映,当天手持杠杆资金的投资人相互踩踏,也加剧了市场对于下跌的恐慌。
高大上地说一句,对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来说,杠杆只能是调味品,不能当饭吃。对于目前市场不合理的杠杆放量,尤其是券商融资融券违规放大杠杆的业务,监管层已经开始关注并核查。
A2:当前这一轮行情的直接催化剂是央行11月下旬的降息,上证综指从2400点左右一度上探到3000点。但实际上,从上证指数7月份下探到2000点后就开始一路上涨,创业板指数去年就开始放量。所以,A股的上涨最大因素是前期超跌。
现在看来,当前的行情仍将持续。12月12日,央行发布最新数据,11月份新增信贷8527亿;按照前10个月新增信贷8.2万亿来计算,此前市场传言今年全年新增10万亿信贷规模指日可待,而年初定下的目标不到9万亿。同时,虽然前几天开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的基调依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央行在对“稳健”进行解释时,强调稳健的基调下,灵活调整货币政策操作。
11月的CPI已经降到1.4%,创下5年来新低,维持低通胀,甚至有通缩风险;P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2.7%。按照目前的经济状况,央行进一步适当放宽货币政策操作是基本能确定的,市场对近期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也在加强。如果此举得到确认,将成为股市新一轮行情催化剂。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政府通过各种措施缓解企业融资难,利率处于下行趋势;货币政策操作适当宽松,助推股市。因此,个人建议资产配置调整策略应适当提高权益类配置,降低货币基金、债券类投资产品等固定收益类配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