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总点名批评富士康“超时加班问题严重”,富士康发公开信回应称“员工希望能够通过加班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而此前也发生过员工游行要求加班的事情。一直以来,富士康被贴上“血汗工厂”的标签,而每次招工却都是很多人来应聘。
那么,富士康到底是不是“血汗工厂”呢?
富士康包员工吃,包员工住,还帮买保险,给线上工人900元左右的底薪。如果算上加班,一线员工至少收入在1200元以上,有的拿到1800元,甚至更多。据说公司免费提供员工上网,提供免费的洗衣服务,免费的游泳池,如果员工不愿住在园内,还给房贴。天下,哪有这样的血汗工厂?
批评“血汗工厂”的人,往往是站在道德高位,却忽略了眼前的一个更严峻的事实。中国老百姓并不富裕。大城市灯红酒绿,有先富裕的人,但对比全国,那毕竟是少数。如果你到内地大部分的穷乡僻壤走一圈,你就该回来谢谢象富士康这样的台资企业了。至少富士康帮助解决了几十万人就业,摆脱了贫困命运。
根据联合国2009年的报告,中国大约有2.5亿人,每日消费不足1.25美元(8块人民币)。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大约有2.19亿人,每日消费不足1美元(6.8元)。甚至有统计说,中国每天收入不到1美元的人,占总人口的20%(约2.6亿人)。将近两亿多的中国人还挣扎在贫困线以下,富士康却帮助数十万人摆脱了贫穷,这难道不是在做公益?如果按照富士康最低的1200元月薪来算,富士康至少支付了他们每天40元,这是内陆许多国企的两倍以上。
富士康是一个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既然是企业,追求利润当然是首要的。企业不可能支付比员工产出还要多的薪酬,那样做企业,很快就垮了。美国通用就是这么垮的。我们都知道,现在通用被戏称为“政府用”,因为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把它“保释“的。为什么通用垮了?道理很简单,即使通用的车卖不出去,通用公司还要支付工人一小时30美金的工资,这还不算其他福利。
富士康给员工千元薪水是不是把人当廉价劳动力了呢?工人的价格是市场供需决定的。倘若富士康支付员工的薪酬比员工产出低很多很多。在激烈竞争的劳力市场上,富士康员工很容易被其他愿意支付较高薪的企业吸引走。换句话说,富士康是不能用低于市场价格的薪水留住数十万的人才和劳动力的。只有,当企业生产率大幅提高了,利润增加了,企业才可能支付出更高的工资,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和劳动力。 现在问题是,富士康员工并没有对收入不满意。媒体反倒先骂起来。这很让人错愕。骂“血汗工厂”并不能给工人带来什么实质的好处。首先,这会影响到员工情绪和生产积极性。其次,在社会舆论压力下政府可能出手干预,惩罚企业。如果政府因此加强对企业的管制,势必让富士康这样的公司付出更高的生产成本。在不能降薪的情况下,这种企业通常选择裁员或者换地方生产。这对那些希望留在富士康,希望稳定打工赚钱的工人,有什么好处呢?
有些媒体说,中国穷人多得是,廉价劳力供应充分。因此,黑心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会尽最大可能地压榨工人。即使有人不愿意被盘剥,但总有人愿意来,因此,提高工人收入要靠政府政策(例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事实上,企业无限止地压榨劳动的情况是不会长久的。如果当地工人工资可以压得很低,对投资者来说,这是劳动成本低的优势,这样好投资环境会吸引更多企业来争夺劳动力。那么在自由竞争下,劳动力的价格会攀比提高,而支付低薪的企业最后只能被淘汰出局,或者只能拥有技术差的工人。
应该为“血汗工厂”正名
不知道为何外资企业很容易被左翼学者和媒体冠上“血汗工厂”的帽子。但实际上,压榨劳工的恰恰不是外资企业。经济学家本保尔(Ben Powell )和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者大卫·斯卡贝克(David Skarbek)在调查了11个“血汗工厂”所在的穷国后,发现其中9个地区的“血汗工厂”的工资都比当地平均工资水平高,而且恰恰是外资促进了当地工资水平的提升。
外资企业不仅帮助了就业,带来了新技术,培养了当地的人才,而且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企业家精神,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风险意识,市场观念,金融知识等等。如果没有这些,当地贫困的状况是很难改变的。 当然,很多人批评血汗工厂是基于善良和同情。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追求一时当下的好处而不管随之而来的更大的坏处。我们要富士康给员工加薪,要他们为“员工自杀”负社会责任,或者要求政府对这种企业强加管制,要求政府提高最低工资等等。这些打击外资企业的措施,必然后果是使当地的投资环境恶化,吓跑投资者。
其实,要改变中国产业工人的命运,关键在于改变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现状。改变穷困的命运,就应该让政府给我们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尊重我们的基本权利,同时给投资者,给愿意承担资本风险的企业减税,创造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
注:作者为标尺网创始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