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 > 搜狐财经股市大讨论平台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刘胜军:致证监会的公开信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6月2日,青年经济学家刘胜军发布《致证监会的公开信》,提示泡沫风险。在当下股市变幻的形势下,我们特转发供网友参考。

  面对创业板逾130倍的“神奇市盈率”,泡沫已经无须争议。唯一的悬念是泡沫何时破灭?

  在疯狂面前,我们有必要重温两个公理。

  公理1:是泡沫终究要破灭的。市盈率越高,意味着股价与上市公司盈利的背离越严重。从长期来看,股价必定要回归到与盈利增长相适应的状态。击鼓传花,不可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股市的“万有引力”。

  公理2:泡沫吹得越大,破灭时的危害越大。2000年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指从5000多点跌至1100多点。此后经历15年,直到今天才重回5000点。日本股市泡沫在1990年破灭后,不仅财富急剧缩水,更留下大量坏帐,成为导致“失去的20年”的重要因素。

  当然,股市泡沫在人类历史上一再出现,根源于人类的“动物精神”:贪婪与恐惧。

  既然如此,证监会是否就应该冷眼旁观?

  错。因为从历史经验看,成就泡沫的不仅仅是动物精神,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这两个因素都与证监会有关。

  一、不负责任的劝诱

  对于券商和基金而言,其奖励制度决定了它们最盼望牛市,哪怕是饮鸩止渴的牛市,“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放眼当今股市,券商人士(甚至包括不少学者)纷纷豪言壮语:改革牛、水牛、牛市下半场刚刚开始、中国股民的财富梦、伟大的泡沫……须知,赚了钱大分奖金,亏了钱是投资者的,这些机构行为能不短期化吗?研究人员和投资团队本应建立防火墙,但在短期巨大诱惑的冲击下,这些防火墙就荡然无存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官方媒体居然也加入了“劝诱”的阵营,不停安抚投资者不要怕、牛市远未终结……尽管这些官方媒体的声音并非社论,但却被网络媒体“标题党化”,严重误导投资者,令人以为政府在为牛市背书。这种以“国家牛”的概念绑架政府信用的做法是极其危险的。曾任证监会常务副主席的李剑阁最近警告说,“怎么能说政府就希望牛市呢?国家牛市呢?股市是牛还是熊不应该体现国家意志。只要脑子里有这个概念的存在,就很危险。所谓“国家牛”是不可持续的,市场只能按照规律去发展,而不是主观意志。”

  为什么“国家牛”的提法很危险?曾经批判“中国股市连规范的赌场还不如”的吴敬琏先生说的明白,“当前我国新入股市的投资者年龄偏低、资产不多、风险意识不强的新开户股民大量融资炒股。一旦发生问题,会影响社会稳定,因为穷人亏钱比富人亏钱更危险,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二、骗局丛生

  证券市场由于其资金密集、信息密集的特点,本就容易滋生欺诈。什么时候骗人最容易?当然是在疯狂牛市、投资者头脑发热、失去理智的时候。美国在2001年爆发令人震惊的安然事件、世通事件,并非偶然,而是牛市疯狂的伴生品。

  在牛市泡沫中,财务欺诈、内幕交易、股价操纵是主要的犯罪手段。以包装造假的手法“靓丽IPO”、以提前获知内幕信息的手法获利、以操纵股价的手法诱骗投资者入局,凡此种种,是中国股市长期以来的痼疾,在当前牛市疯狂中更加令人担忧。去年以来创业板市场发生482起重组并购,创业板300多家上市公司(除掉新上市的),平均每家公司1.5次;暴风科技39个涨停板……

  对于一个负责任的监管者而言,这样的局面是“斯可忍,孰不可忍”。证监会原常务副主席李剑阁指出,“最近市场上有一些公司在合并之前走漏消息,存在大量的内幕交易,但是我并没看到对这些内幕交易有任何的查处,我很失望。利用内幕信息违规交易的行为是公开的抢劫,对老百姓是不公平的”。李剑阁曾任申银万国董事长,在任期间主持了申银万国和宏源证券的合并。李剑阁表示,二者合并的消息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在宣布合并当天,整个上午的行情没有任何的变化。反观当前股市,有几家公司能在重大消息公布之前没有股价异动呢?尽管证监会日前宣布将查办12起异常交易案件,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

  李剑阁更进一步直言,“我知道许多人在A股市场战无不胜而到香港都要折戟,就是因为香港的游戏规则是国际的游戏规则,若用内地的游戏规则到香港去做的话,表现就可能非常差。”何也?因为香港证监会对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的打击力度比国内严厉得多。

  结束语

  泡沫当前,似乎众人皆大欢喜。但须知,如果这样的泡沫是建立在虚幻的想象、财务造假、股价操纵的基础之上,注定是犯罪者的“洗具”、普通股民的“杯具”。

  笔者并不要求证监会去判断泡沫大小、抑制泡沫,而是呼吁证监会严格执法,防止泡沫成为犯罪者的天堂,这是证监会作为监管者的天职所在。

  泡沫越大,犯罪的诱惑越大。此时维护市场“三公”最需要监管部门的认真作为。证监会原副主席高西庆反思说:“市场有那么多骗人的人,你抓他就行了,但为什么给证监会一个分配资源的权力呢?它很自然的就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上面,人同此心,事同此理。”证监会应汲取历史的教训。

  李克强总理说:“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对碌碌无为的干部,坚决采取组织措施!”监管者应严格监管、履行天职,而不是在泡沫崩盘之后再去深刻反思、认真总结……

  刘胜军,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下一个十年》作者。本文来自作者微博。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0708/n416379138.shtml report 2346 6月2日,青年经济学家刘胜军发布《致证监会的公开信》,提示泡沫风险。在当下股市变幻的形势下,我们特转发供网友参考。面对创业板逾130倍的“神奇市盈率”,泡沫已经
(责任编辑:邓新华)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