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经济相对薄弱、财力有限。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 下,弱财政如何做到“真积极”?江西省政府创新启动一系列“四两拨千斤”的财政杠杆,撬动金融杠杆,帮扶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取得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效应。
以“通”促“贷”缓解企业燃眉之急
葡萄园里葡萄熟了,南昌市新建县溪霞镇农户王三件的心也醉了。2015年3月初,他申请的一笔“财政惠农通”40万元贷款,不到5天就拨付到账,解决了他扩大葡萄园种植规模后的资金难题。“之前没有抵押担保物,我跑了十几趟银行都没贷到款。"财政惠农通"这回帮我大忙了!”王三件跷起大拇指对记者说。
从2013年7月开始,江西试点推出“财园信贷通”融资模式,由财政、工业园区管委会按1:1比例筹集资金存入合作银行,作为工业园区内企业贷款风险保证金。银行按不低于保证金8倍放大贷款额度,向园区内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
到去年底,江西省级财政共整合专项资金14亿元,通过“财园信贷通”模式,撬动银行229亿元贷款,惠及全省6418户企业,稳定近11万人就业。今年江西又下达了300亿元“财园信贷通”贷款规模。
“以前财政资金使用是"撒胡椒面",现在通过盘活存量,创新模式,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对中小微企业实现了精准帮扶。”江西省财政厅副厅长辜华荣说。
以“财园信贷通”模式为蓝本,去年8月,江西推出“财政惠农通”融资模式,为1915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际发放贷款50多亿元。今年,又推出了“科贷通”“旅游通”“电商通”等多个融资服务产品,解决了大量中小微企业“燃眉之急”。
“一举三赢”源自三方互通
政府工作有抓手,银行风险有保障,企业申贷有动力,江西财政创新之举取得了“一举三赢”的效果。
在系列“通”融资模式中,政府贷前需要筛选推荐企业,贷后要对企业的生产运营动态监督,还要把相关各方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赣州市经济开发区副主任韩芳说:“以前政府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有力无处使,坐着干着急",现在提供全程融资服务,帮扶工作有了强有力抓手,服务、监管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银行贷款风险控制有了充分保障。中行江西省分行副行长刘忠举例说,企业申贷虽然实行“双免”,但企业法人代表、股东必须签字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出现不良贷款时,政府管理部门作为追偿主体,负责实施保证金代偿,比银行追偿手段更多、效果更好。
由于风险可控,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在贷款规模有限的情况下,腾出规模优先保证小微及涉农企业的贷款发放。截至今年5月末,全省信用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99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55.32%,较年初提高约5个百分点。
江西长江啤酒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兴志反映,“财园信贷通”等融资模式,严格规定利率上限,严控搭车收费。生产正常、具有纳税证明的中小微企业,只要通过了贷款申请资格审核,就可获得政府推荐,进行贷款申请,融资门槛非常低,贷款速度也很快。
江西省财政厅厅长胡强认为,江西创新的一系列“通”,有效打通了长期以来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隔阂,构建起三方良性互动的纽带,融资效果非常明显。
一“实”一“转”彰显多重效应
2009年,赣州市南康区家具企业因工商登记和缴纳税收问题,曾发生过企业主堵路事件。“财园信贷通”推出后,由于明确规定“上年度纳税额超过5万元”的企业才能获得贷款,去年一季度,该区数千户企业争相补交欠税3000多万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江西财政创新举措的积极意义,不仅仅是用足用活了资金和政策,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更体现在引导企业务“实”、倒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等诸多方面。
近两年来,在政府和银行的有力帮扶下,全省中小微企业没有大量关停倒闭,反而稳定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专注实体经济。2014年,江西新设立私营企业7.4万余户,占同期新设立内资企业总户数的95.15%,同比增长58.28%;农民专业合作社新登记8519户,同比增长14.78%。
记者还发现,由于江西中小企业大多是传统的家族式、作坊式模式,财务不健全,信息不透明,管理不规范。“财园信贷通”等信贷产品对贷款企业的财务、信息、信用等有了明确的要求,倒逼了中小企业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辜华荣说,原来1亿元资金最多支持100户企业,现在可以支持800户;过去专项资金由政府部门无偿分配给企业,现在作为风险补偿金存入银行,银行通过风险审核,放贷给企业,从原来的“暗箱操作”变成了公开透明的市场行为,在源头上扼制了腐败问题发生。
作者:余孝忠 陈春园 秦宏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