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高盛、巴克莱、德国商业银行等外资机构相继发布研报,预计人民币将持续进入贬值通道,但国内亦有经济学家提醒“过度看 空人民币贬值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明年底人民币汇率贬至6.7?
高盛8月17日的研报将人民币/美元三个月和六个月预期分别从6.15下调至6.45和6.50,2016年底预期自6.20调整为6.70,贬幅达8%。高盛表示:“风险仍倾向于人民币进一步贬值方面”,但“近期贬值速度很可能会放缓”。
同样看空人民币的还有巴克莱和德国商业银行。巴克莱认为,人民币在年内就将贬值7%,人民币/美元将调至6.80。德国商业银行预计,到2016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跌至6.9。
德国商业银行的经济学家周浩在报告中写道,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仍然疲软,未来12-18个月,人民币可能走在逐步贬值的轨道上,因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疲软。周浩同时认为,人民币将在第三季度维持稳定,因为中国决策层需要时间来评估上周贬值的影响。在中国政府争取让人民币获得IMF储备货币地位之时,进一步重大贬值可能增加货币战的风险,不符合中国的最佳利益。
相形之下,另一家外资行对人民币的贬值幅度观点相对温和。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外汇分析师陈得能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还没有完成,未来比较关注美元走势。未来人民币走势更加与一揽子货币政策挂钩,当美元大幅度上升,人民币参考一揽子货币也会出现贬值。预计未来6个月内人民币/美元汇率将跌至6.5,12个月内跌至6.6,也就是说,人民币将从现在价位(6.39)再贬值2%-3%
瑞银(UBS)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与其他主要国家货币相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一直处于高位,长期看贬值概率较小。顺应市场供需变化,打破人民币汇率单边预期,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汪涛表示,将2015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测从6.3下调至6.5,并预计2016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6。
惠誉认为,人民币此轮贬值也与中国7月疲软的经济数据——特别是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欠佳,以及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不无关系。人民银行可能将本次贬值解释为技术调整,但允许人民币贬值的做法说明中国经济正在承受广泛压力。惠誉最新报告认为,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大幅贬值且超出了惠誉的预期,则这会加剧亚太区面临的经济挑战,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已经不再繁荣,贬值可能会波及那些对中国消费领域风险敞口较大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主要商品出口国。
虽然更市场化但“锚”还在
对于外资方一些看贬人民币走势的观点,招商证券分析师谢亚轩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结论的得出肯定有前提条件,要看前提条件是否成立。在他看来,从现有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上看,中间价是未来人民币汇率的锚,中间价浮动是根据收盘价和市场供求等因素决定的,客观上未来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增加,但不代表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增大。
谢亚轩进一步分析称,人民币汇率取决于参考一揽子货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如果美元持续增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弱。从历史经验看,美元在第一次加息时点前后都会出现走弱趋势,那么,人民币走强的可能性加大。
事实上,在上周人民币持续两日贬值以来,央行官方定调为“一次性贬值”,并非意味着人民币进入了贬值通道。8月13日,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在央行吹风会上表示,从长期看,人民币仍然是强势货币,当经济中其他因素和困难积累起来的偏差得到校正后,从我国的经常项目状况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现实出发,未来人民币还会进入升值通道。
对此,业内专家看法不一。谢亚轩说:“这种可能性是有的,这要看人民币对美元的基本走势。”
目前市场关于人民币走势显然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也表示:“市场上的贬值预期酝酿很久了,一旦机制放开,短期市场反应强烈出现较大幅度贬值可以理解。”向松祚预计,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或将进一步加大,“但我不认为全年贬值幅度会超过5%”。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次人民币调整方向是市场机制决定汇率水平,这意味着对未来汇率调整预期是正常的,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直接影响了人民币走弱。
至于本次贬值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影响,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丁爽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此次中间价报价机制调整意味着中国汇率制度向更具灵活性这一目标又迈出新的一步。
“尽管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和近期股市震荡引发的市场担忧依然存在,但目前各项改革议程仍处于稳步推进之中。此次调整将推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更加以市场为导向,预计央行下一步将拓宽人民币汇率波幅。”丁爽预计,未来几个月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或将由2%扩大至3%。
内外战略不支持持续贬值
“过度看空人民币贬值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他表示,目前经济增长正在逐步企稳,国际收支在短期不至于出现逆差,预计还是以顺差为主,且中国汇率政策不支持持续贬值,因为国内产业结构和技术技术提高促进出口产业提高质量不适合较大幅度的贬值,出口产业在国际市场出口能力比较强,尽管今年1月到7月出口增速下降,但我国出口增速跟全球出口比重上升,增速持续高于全球,中国央行没有必要通过大幅贬值政策刺激出口,因此,从对内战略看,人民币会保持相对平稳的汇率,缓解出口压力仅是阶段性调整。
在对外战略上,连平分析,当前中国实施 “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和企业“走出去”战略,这意味着中国处于应用人民币购买全球资产、资源和劳务的当口,不适合人民币持续贬值,从而增长成本。另一方面,因为人民币利率水平较高,全球没有很大动力将人民币作为负债货币,目前国际化发展人民币主要是资产为主。
在连平看来,未来阶段性双向波动可能性较大,但是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需要需要一系列条件,首先是中国经济增速要摆脱下行压力大的颓势,出现回升的态势。“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从7%回升到7.5%甚至某年GDP增速达到8%的可能性不排除,这将是人民币阶段性升值的动力,根本因素是中国经济增长。”
而经济增长又直接影响了国际收支状况。连平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速发生改变的同时,国际收支从过去是绝对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转变为国际收支“一顺一逆”态势,未来不存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动力。
(本报记者吴茜对本文亦有贡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