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 > 谈股论金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看清中国资本市场的内在缺陷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李向辉 陈卓

  前不久A股市场发生的震荡,逐渐成为过去。此次危机的导火索是股票市场内部快速去杠杆化。背后真正的原因,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内在缺陷和不成熟。

  值得反思的是,就在危机爆发的几周前,市场中依然充满了各种“牛市”宣言,甚至有些国内学者宣扬A股剑指10000点。

  难道前后短短的1个月时间,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吗?二季度以来的所有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与一季度相比,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外贸易、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2015年5月份为50.2%)、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6月环比持平),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突变。实体经济跟第一季度相比,虽然没有大幅度好转,但也没有恶化的预期,跟“金融危机”更扯不上边。实体经济的“黑天鹅”未现,实体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本质变化,中国经济处于一条曲折仍可持续增长的通道中。

  此次国内资本市场中的危机,实质是“流动性危机”。在短短的时间内,市场流动性趋于枯竭,造成了人为的恐慌。

  股票市场暴跌的原因

  关于股票市场的暴跌原因,众说纷纭。有些媒体发挥了“阴谋论”的主观臆测,称海外势力恶意做空,这种说法喧嚣尘上,直至中金所辟谣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做空A股的传闻。

  其实我国金融系统非常稳定,要说有海外机构妄图把国内的金融系统给推翻,简直是天方夜谭。外资在国内的资本市场连放空的机会都没有,QFII占中国资本市场的比重微不可计。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国内投资者纷纷恐慌抛售股票的时刻,海外投行一致“看多”中国股市。有媒体爆料称,江浙民间资本“放空”市场。这种“阴谋论”的观点总是试图找一个潜在的敌人或幕后黑手,实际上缺乏证据、逻辑荒诞,但极难证伪,是一种极具伤害性的歪理。

  审视一下过去一年多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可以发现我国资本市场仍然“不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制度不成熟

  A股现行的“资金申购新股”制度不合理,该制度让股民预付全款申购新股,但却不对等保护预付全款股民的新股购得权利,违背“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市场公平交易原则。每次大的新股发行来临时,市场都会有所恐慌。若能让全体社会公众投资者“市值申购新股,中签后缴款”,将减小新股发行的“抽血效应”。

  A股市场的资金杠杆自从2014年开始持续增长,券商两融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15年5月底,场内融资规模超过2万亿元,若加上场外配资,保守估计融资规模在4万亿元;这个数据已经占到沪深两市流动资金的9%,这个比例相当高。

  A股的涨跌停制度,开始于1996年;当时出台的目的是减少市场的波动性和投机行为。将近20年过去了,我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本轮暴跌中,我们充分看到了“涨跌停板”制度的缺陷和危害。在市场极度恐慌时,“涨跌停板”制度限制了市场的流动性,使市场集聚的风险无法及时有效地释放,导致了风险越积越大,恐慌加大蔓延,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危机,导致恶性循环。

  参与者不成熟

  这是一个散户主导的市场。针对A股投资者,民间有很形象的说法:“机构散户化,散户赌徒化”。在美国股市中,散户比例比A股小得多;在欧洲股市中,散户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更是少见。欧美的个人投资者大都将资金交给共同基金、信托基金、券商等投资机构管理,通过机构投资者进入股市。这样的好处是,相对散户来说,机构投资者理念更加成熟,不会轻易因市场上的风吹草动而出现大面积抛售现象。而在A股市场,公募基金实现控盘的创业板股票中,单个基金公司旗下的多只基金“抱团取暖”的景象已经变得司空见惯;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相关股票出现大幅下跌,风险不言而喻。

  国内的股市具有“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的特点,充满散户之间的博弈。在上证指数从逾2000点一路飙升至逾5100点的过程中,投资者的盲目预期完全被狂欢点燃,各路媒体推波助澜,各类专家胡乱发言,整个市场沉浸在“牛市”的狂欢中。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成了被嘲笑的名词。

  监管不成熟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各种投机和操纵行为几乎没有受到有效的查处和惩治,各种乱象出现在A股市场,可谓是群魔乱舞,沉寂多年的股市变成了财富掠夺的狂欢野蛮之地;管理层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尤其对杠杆工具的监管不足,导致了“杠杆牛”的出现,造成了多空博弈的失控。

  监管层“去杠杆”的战略意图,是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战略上完全正确;可是在战术实施上,完全低估了短期“行政命令”式的“去杠杆”带来的巨大冲击,高达2万亿元的场外配资资金不得不在很短时间内撤离市场,带来的恐怖连锁反应可想而知。

  按照经典的“蝴蝶效应”理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于两周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何况高达2万亿元的场外配资在短时间内撤离市场,带来的“飓风”效应可想而知。

  制度要变革,投资者要教育

  2015年的《证券法》修订中,将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写入律法,为注册制改革扫除了法律障碍。在当前的情况下,新股发行注册制的大方向已定。注册制的推进,长期看可以缓解国内资本市场“投机”的作风,减少资本市场整体暴涨暴跌的可能性。然而此次股市流动性危机的爆发,可能延缓国内正在进行中的金融创新,比如个股期权的推出等。也可能延缓注册制的推进。

  本轮流动性危机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参与各方融资强平盘、国内机构、散户之间的囚徒博弈。若取消了“涨跌停板”制度和“T+1”制度,有助于形成多空双方的充分博弈与对等博弈,从而形成合理估值及均衡股价,可以极大地提升A股交易效率和市场有效性。这样市场将会很快发现合适的“价格”自动解决流动性危机。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客户将资产(几乎100%)投资在了国内的资本市场,根据“资产配置和分散化投资”的理念,如果将5%~10%的一小部分资产实现了全球配置,将能有效降低单一市场的投资风险,获得更加稳健的投资回报。

  提升监管水平

  在推出重大政策或措施前,进行足够的模型测试和压力测试。杠杆资金推动了A股市场的暴涨,监管层在融资规模达到4万亿元、每天交易量过万亿元的情况下,制定了“去杠杆”的目标,战略上完全正确。可是在执行过程中,短期内急躁冒进的战术执行完全错误。“短期暴力去杠杆”带来的相应政策后果,相信只要做一个模型测试和压力测试,就可以提前预判。

  提升跨部门的监管合作和危机处理协作。2015年7月9日,A股市场暴涨近6%,上演了千股涨停、千股休战的奇特现象。在这背后,是中财办负责人发言力挺中国经济没问题,央行宣布向证金公司注入无限流动性,银监会支持股市稳定并允许对过期股票质押展期,证监会释放层层利好,保监会宣布险资持续买入股票。如果在流动性危机爆发的前期,跨部门协作危机处理具有有效的协作机制的话,将能避免A股市值的大幅蒸发和民众财富的大幅缩水。

  提升跟公众沟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能力。股市暴跌阶段,各种传闻和谣言盛行,并会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助力下迅速扩散,混淆视听,往往会加剧投资者恐慌情绪,对资本市场造成严重干扰。监管层除了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打击各种编造、传播股市谣言的行为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有效、充分地跟公众沟通,引导市场预期。(作者分别为肯阳资本中国区总裁、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助理教授)

business.sohu.com true 第一财经日报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0819/n419219081.shtml report 3253 前不久A股市场发生的震荡,逐渐成为过去。此次危机的导火索是股票市场内部快速去杠杆化。背后真正的原因,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内在缺陷和不成熟。值得反思的是,就在危机爆
(责任编辑:UF020)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