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中国互联网个人征信“箭已在弦” 个人隐私安全存忧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8月20日电  (陈溯)与众多互联网衍生品一样,互联网个人征信平台从在中国上线伊始就备受关注。有人寄予厚望,认为这是传统征信系统的有利补充;也有不少人犹疑不决,唯恐更加透明的互联网会令个人隐私安全存忧。

  目前,通过“信用分”描述个人信用水 平是网上征信平台比较常见的做法。信用分数主要通过用户的电商交易数据、社交数据和金融数据综合评估得出,根据信用分的不同,用户可以享受不同等级的服务。

  毕业刚一年、目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邓昭豪属于“支持派”:“互联网平台比传统平台更方便,在传统征信平台,我无法实时跟踪自己的信用情况。”尽管网上个人征信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他表示,随着个人征信平台接入的服务越来越多,相信“信用分”将与生活各个领域密切相关。

  不过,信息安全一直是互联网的软肋,这也成为不少人质疑互联网征信平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教于一所师范大学的“80后”郭嘉并不信任网上征信平台。“征信本来就依赖信用,但互联网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可信,我更信赖传统征信系统。”

  供职于通讯产品企业的黄文泳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我担心泄露隐私,不会把个人信息给征信平台。”

  针对民众对个人隐私安全的担忧,“芝麻信用”首席数据科学家俞吴杰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用户的个人数据并不存在于信用平台里,只有经过用户自主发起和许可之后,才会从各大数据源调用数据。另外,信用评估环节会进行“数据脱敏”,即根据法律的规定将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自动筛除。

  另外,他建议,在移动互联时代,公众更应注意保护自身隐私,不要轻易在陌生的平台上泄露重要信息,不要轻易使用陌生的免费Wi-Fi。

  所谓“数据脱敏”,指的是通过加强数据、文档安全管理,建立信息资产分类分级保护机制,完善敏感信息存储和传输等高风险环节控制措施等方式,严防个人账户信息等敏感数据泄露。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首先要做的是制定方向性文件,对互联网征信公司进行法律上的定位,明确经营规则和秩序。

  郭田勇指出,“如果能够做好"数据脱敏"工作,征信系统就可以更广泛地采集数据,未来一定要做好"数据脱敏"工作”。

  今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征信业对民间资本开放也成为一大趋势。据悉,中国首批个人征信牌照将于近期发放,多家个人征信机构有望获得开业牌照。
business.sohu.com false 中国新闻网 https://www.chinanews.com/cj/2015/08-20/7479548.shtml report 1748 中新社北京8月20日电(陈溯)与众多互联网衍生品一样,互联网个人征信平台从在中国上线伊始就备受关注。有人寄予厚望,认为这是传统征信系统的有利补充;也有不少人犹疑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