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我们称digital finance为互联网金融,这也是我们这几年高速发展,受到高度关注的一个行业。但我注意到,有趣的事情是,虽然我们和欧美国家远隔重洋,但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却非常相似。举例来说,我在外国的同行朋友就时常提到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面临数据采集困难、成本高昂、缺乏有效的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炼价值等挑战。其实,这在中国也是一样。
对于征信机构而言,作为一个第三方,我们同时服务于金融机构和个人用户,如何帮助金融机构解决他们在发展互联网金融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他们一起实现行业的规范、可持续的发展就是我们的重要工作。那么,我们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都面对着什么样的挑战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
首先是欺诈风险。与传统金融不同,在互联网金融下,我们面对的欺诈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在传统金融下,我们虽然有各种挑战,但可能从来没有担心过我们面对的是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过在互联网金融下,这却切切实实是我们合作的很多机构都在面对的挑战。很多欺诈行为利用各种互联网技术对金融机构发起攻击,很多时候,你面对的可能就是一台不知道在哪里的机器。防范这样的风险,需要大量的数据和高超的技术。比如我们尝试使用人脸识别的技术来应对这样的风险,我们会通过智能手机拍摄客户的一些照片,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比较谁比较美好提高她的授信额度,而是为了防住那些不是“人”或者不是“本人”的欺诈案例。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
每次当我提到人脸识别技术的时候,很多人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的确,这是一项非常高级的技术,同时也是一项昂贵的技术,不是所有机构都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研究院,有自己的科学家来开发这样的技术。所以,包括我们就非常希望把这样的技术也带给更多的金融机构,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其次是信用风险。我也经常能够听到有的同行提到了他们正在尝试使用创新型数据,如社交媒体Facebook数据来帮助信用风险评价的尝试等。同样,在中国,我们的社交媒体也很流行,覆盖率非常广。虽然我们的实验证明,社交数据对于评分卡预测效果的提高并不如我们期望的那么高,但是我们依旧不应该忽视新型数据对于信用风险评估的作用。我们一直努力引入更多的数据,这里包括运营商、政府、交通等方面的数据,目前我们已经和很多不同的机构取得了合作。我们发现很多数据对于信用风险评估,尤其是那些缺乏金融历史数据的人群的信用风险评估还是有不少帮助的。
再次是系统与技术。实现上面提到的所有能力,都需要系统和技术的支持,但是技术也是稀缺和昂贵的。如果每一家金融机构都需要从零开始发展自己的大数据能力,开发相关的系统,可以想象这对社会来说是多么巨大的浪费。事实上,目前也不存在那么多可以实现这些技术的专业人才。
所以,作为一个创新型的征信机构,我们觉得我们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帮助金融机构实现信息的共享,共同抵御风险,我们也希望利用我们自己的领先的技术能力帮助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帮助需要的金融机构尽快地,低成本地使用上这些技术。目前已经有近200家各类金融机构与我们开始各类合作,这体现了市场对于我们技术能力的认可和对新技术的强烈需求。
在中国,我们刚刚开始我们的路程,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金融风控也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战斗。
(作者系前海征信总经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