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由东北大学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共同发起,与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四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经济新常态下的东北振兴论坛”在沈阳举行。该论坛旨在搭建政学研商界经济新常态下共谋东北振兴、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的官员、国家级智库的专家学者、地方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参加了本次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做了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赵昌文:我是在西部长大的,但是,今天来开这个会议,其实是带着很深的情感,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觉得东北好像生病了。那么,生病了以后就要开药方,刚才刘主任说,觉得我们坐在台上的人好像医生一样,有很多期望。其实,我们今天不知道能不能提出管用的、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特别是我不知道我们是中医还是西医。刚才,刘主任提出管用的药方,施泰格是西医,也会开药方。
我觉得东北的问题,表现出来的和全国的问题有一致性,但是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于是,解决东北问题的药方,有很多是共同的,但也有一些特别的几味药放在里面,为什么这样讲啊?大家知道,全国经济这一轮的调整或者趋势性的调整,实际上是从2011年的四季度开始的。在2012年和2013年,特别是2012年和2013年的前几个季度,东北的整个经济指标是非常好的,真正经济指标不太好的时候,实际上是从2013年的四季度,我差不多比较了一下,有两年的时间差。另外一个,东北的主要经济指标的调整幅度,不管是增长速度,还是企业效益,还是财政收入的下降,都要比全国的幅度更深。由此,我们说,也许用新常态的理论可以解释一些东北当前出现的问题。但是,一定还会有另外的原因、另外的一些理由,来解释我们当前出现的问题。当然,也需要另外的药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简单说,围绕今天的主题,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建议,想提给各位领导和听众。
第一,正如习总书记讲的,东北的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这是习主席在东北视察的时候提出的。那么,既然是这样,我想,解决东北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在于解决它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问题。因此,这个板块的题目,我认为至关重要。那么,解决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的出发点在哪里呢?或者说这个抓手在哪里呢?我认为,不是抛弃掉我们现有的产业基础,而是说如何让我们现有的产业基础重新提高竞争力的问题。因为,像东北地区,前一段时间,我大概做过一些测算,像我们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等很多行业,其实在全国曾经都是非常有竞争力的,甚至在全球都是有竞争力的。那么,这些行业当前遇到的问题,既有全球市场需求下降,包括国内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其实更主要的是我觉得我们本身的竞争力不够强的问题。所以,不是说这个行业不好,好、这些产业不好,而是说这些行业和产业的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基于这样一点,我想,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角度或者说产业提升的角度来说,我想不是抛弃掉这样一个具有优势的产业基础,而是如何让他们提升竞争力的问题。
具体讲,我觉得有几个事情可以做,来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一件事情,我觉得,要集中力量解决当前影响东北地区主要产业的竞争力的几个问题。
一是产业配套的问题。东北地区,刚才说的很多产业的竞争力之所以不够强,我认为产业配套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我们最近对深圳的问题有比较系统的关注,深圳这些年之所以在创新创业领域能够独领风骚,包括在不少的产业能够引领全国,实际上产业配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他们很多产业的配套达到80%,甚至更高。而我6月份来沈阳调研,当时很多地方的调研情况是,我们的产业配套水平是相对比较低的。所以,我想这是要解决产业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所以,我想,要有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我想到几件事,不一定对。包括,我觉得政府可以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组建一个“老工业基地产业重组基金”。那么,这个基金政府可以出一部分钱,类似于我们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金,或者叫集成电路的基金,这个钱实际上不一定很多,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来对装备制造、石油石化领域,包括汽车制造等一些重要工业部门的产业链配套方面,来系统的解决,特别是通过产业的重组,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产业配套的问题。应该说,这个是完全可以做的事情,而且是会比较好的,特别是借助于现有的上市公司,和刚才的产业重组基金结合起来。如果把产业配套的问题能够解决好,我认为东北地区很多产业的竞争力马上就会有很明显的改善。
二是解决遗留问题。刚才讲了很多主要产业,实际上现在竞争力之所以受影响,很大程度上还是包袱太重,不光是市场需求的问题,包袱重是多年来形成的,不是今天才有的,只不过是今天显现出来、表现出来了。那么,这个包袱的问题要解决,当然也不是说解决就很容易的,包括刚才刘世锦主任提出来的,通过出售国有资产、国有股权的问题。包括协同社保基金的问题,包括用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机遇的问题,其实这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方案里面,也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化解历史包袱,如果说把历史包袱解决的好,使我们这些主要产业领域的领袖企业或者龙头企业的竞争力能够提升,我觉得我们的这些产业基本上就有了新的希望。
三是现在大家都讲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其实我并不认为东北地区的所有产业都叫传统产业。现在国内外媒体都讲,说东北地区的产业,绝大多数是传统产业,也许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它并不永远会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我觉得它永远是一个相对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东北振兴的过程中,如何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来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结合,我觉得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这边搞新兴产业,不要老是想着另起炉灶,因为我们确实也有很多新的业态、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社会性的产业。但是,如果说我们搞新兴产业,全都抛开现有的产业基础去做新兴产业的话,我认为是舍本逐末,这些产业里面,有无数的新兴产业的增长点可以诞生出来,只是需要我们把传统产业做好,把装备制造做好,把汽车制造做好,把石油石化产业做好,我想这个新的增长点,其实是很多的。所以,如果说能够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这些方面,进一步的政府加大投入,同时引导企业加大投入,特别是在技术方面能够进一步提升的话,我认为新的产业其实是有无数的增长点会踊跃在我们今天所说的东北的传统产业领域里面的。
最后一点,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改造,千万不要有“追新”思维。特别是现在全球的工业4.0,包括我们国家提了一些产业改造的计划,互联网只是产业改造的一个部分而已,智能化、产业化、网络化、自动化只是改造的一个部分而已,千万不要认为新兴产业是产业转型的全部。其实,还有很多重要的方面,包括产品的设计、质量的控制、标准的提升等等,特别是很多传统产业改造过程中,2.0、3.0的课,我们其实需要跟4.0同步来推进。
最后,我想讲一个观点,其实,东北地区产业振兴是需要环境的,特别是需要政策环境的,需要一个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的,而这种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是需要政府和企业、政府和市场来共同努力的。
前不久,我对深圳观察发现,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市场确实是要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政府其实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在结束发言之前,我再回到中医和西医的观念上来说,我觉得东北地区产业转型生进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年可以完成的。最近,我对中国经济转型,我有一个看法,我认为是一场持久战。如果简单的说“十二五”期间或者从2011年开始到今天是战略防御阶段,也许“十三五”应该是战略伤势阶段,“十四五”是战略进攻阶段。所以,我们的经济转型一定不要有速胜论的心态,当然,我们也不要悲观,不要认为完全没有希望。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白津夫讲的两句话很重要,“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恐怕是东北经济转型和中国经济转型非常重要的战略思维。所以,中医或西医,都需要,都可以发挥作用,谢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