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私募基金遇“瓶颈” 净值难提升扩张留隐患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步入10月,A股市场终于上演了一幕“爱在深秋”的反弹行情,私募机构修复净值的机会似乎也到来了。格上理财统计显示,截至10月18日,公布净值的3031只阳光私募产品的平均收益止跌为2.33%,近8成产品录得正收益。

  而在当前市场出现“资产配置荒”的大背景下,私募基金是否仍是值得配置的选项成为投资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市场逐渐成熟,机构投资者势必成为主导;伴随着绝对收益投资理念的深入,私募基金尤其是对冲基金仍是资产配置的一个重要选项,但行业也需要更加重视风控措施,以做到真正的稳健投资。

  境况不如从前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了解到,私募机构在10月份加仓参与反弹的意愿和力度都有明显增强;就具体操作而言,不同风格类型的私募加仓幅度存在差异,但一个共同特征是,仓位调整灵活,高抛低吸不过分恋战。

  “我们是把净值较低的两只产品拿来做反弹,仓位从0加到了30%。买的票是热点主题的龙头,快进快出不恋战,净值拉起来差不多10%。”上海地区一位规模中等、风格偏进取的私募投资总监称,参考市场风口来做波段是迫于净值压力;对于安全垫较高的产品则保持原地不动,只有等到强趋势性行情出现之后,才会有明显加仓动作。

  “前五个月大家一起躺着赚钱,股灾里都多多少少折了腰,震荡开始了参与难度大。说实话,也不好做。”一名去年底刚“奔私”的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回忆起这一年的酸甜苦乐时感叹道,“私募的生存环境确实大不如之前了。”

  去年四季度牛市启动,阳光私募行业在被新基金法“正名”之后迎来了最为凶猛的一轮规模扩充。中国基金业协会近日公布的私募登记备案月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已登记备案各类私募基金认缴规模达到了4.51万亿元,而这一数据在2014年年底仅为4000亿出头。也就是说,9个月的时间里,私募证券基金的管理规模增长近十倍。

  然而狂奔的牛市路注定不平静,始于6月中旬的市场巨震使高速奔跑的私募基金不得不放慢慢脚步。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私募证券管理人管理的私募基金规模为16756亿元,比8月底小幅增加566亿元,规模增量同样创3月份以来新低。

  前述“奔私”的基金经理还向记者透露,公司早前定下的下半年产品发行方案也被迫进行调整。“市场虽然有所回暖,但和渠道方面沟通下来,现在这个时点发行认购结果可能也不乐观。索性都往后压一压,压到年底。”产品发行数量和规模的下滑同样有数据佐证,基金业协会私募备案信息显示,9月份新备案私募基金为1016只,较8月份的1550只减少三分之一多,环比大幅下降。

  除了规模扩张放缓、新发产品不再火爆,《第一财经日报》采访发现,最令私募机构头疼的问题在于,当下市场虽然迎来反弹行情,但并不好把握。

  “现在简而言之就是政策负责给出热点,资金嗅觉灵敏主动去找热点炒。目前基本所有行业板块和热点板块都轮动过一遍了,一些股票一个月的时间就翻倍甚至创新高了。这种情况下只要机会抓得好,目标确定,低仓集中,那也可以狙击成功。”上海一位资深的趋势型私募研究总监称,题材和主题的炒作无关基本面,虽然看着赚钱效应也不错,实际上却很难把握。

  无独有偶,前述进取型私募投资总监也对本报记者称,考虑到市场正处于股灾后的反弹初期,央行周五的“双降”或许会为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市场指数虽然有进一步向上的空间,但是凭借题材炒作仍然难以实现真正的反转。一般来说开会之前都是炒预期,消息兑现的时候就是题材炒作结束的时候。总的来说,我们判断这次反弹无论持续性还是力度都还是偏弱,不好参与。所以也只是针对特定产品做一些抢反弹的操作。”

  疯狂扩张背后的隐患“截至今年9月30日,深圳知名私募A管理的基金共计22只,目前收益率最高的产品B成立于2007年2月28日,于当年4月正式运作,截至2015年9月25日,该产品单位净值2.0509元,累计净值增长率105%。换算成年化收益的话,大概为8.8%。还不如投资买房。”

  这是近期在私密圈内流传甚广的一条微博。

  “这其实反映出投资者投资理念的不成熟,选择私募产品时需要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来选择产品类型,忽略产品的风格类型、一味抱怨收益率不佳其实也是投资理念不成熟的表现。”在一位不愿意具名的第三方私募研究员看来,经历股市调整之后,投资者教育十分有必要,而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便是“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适度降低收益回报预期”。

  “A股作为散户为主的市场,势必要经历一个逐渐被机构投资者所取代的过程。成熟市场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私募作为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者,与散户相比更为专业;和公募相比则更为灵活,因为约束较少。”该私募研究员称,随着越来越多的私募机构开始使用对冲手段追求绝对收益,私募基金尤其是对冲基金将会是资产配置的一个重要选项。

  话虽如此,可在一位私募基金持有者王磊(化名)看来,私募所发行的产品是否值得配置却还需商榷。“8月份回撤了快50%,那种看着净值一夜之间缩水的心情实在太糟糕。本来我们买私募产品,就是看中了管理人的投资能力。但其实机构和散户一样追涨杀跌,这种信任被糟蹋的感觉让人更加气愤。”王磊告诉记者,他在9月的开放日就赎回了这只产品。

  王磊的沮丧不是单个案例,事实上,这折射了私募行业规模疯狂扩张中的一个致命问题,行业公司良莠不齐,风控意识缺失,绝对收益徒有虚名。“很多新成立的私募尚未组建完整的团队便已经发行产品,他们所谓的投研团队和风控体系更是处于筹建状态。”中国绝对收益投资管理协会理事长聂军称,不看重基本建设和整套风控系统,是私募的最大硬伤。

  “这是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私募基金公司一定要从"三部马车"来完善基金的投资、运营(静态风险管理)、动态风险管理,寻求真正的稳健投资。”聂军同时称。

  作者:赵星巍来源一财网)
business.sohu.com false 第一财经网站 https://www.yicai.com/news/2015/10/4702030.html report 2599 步入10月,A股市场终于上演了一幕“爱在深秋”的反弹行情,私募机构修复净值的机会似乎也到来了。格上理财统计显示,截至10月18日,公布净值的3031只阳光私募产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