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市场 > 上市公司调查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400人同台演出,“票房毒药”勋伯格在中国掀起热潮(组图)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依靠自学成才的勋伯格,是欧洲古典音乐漫长历史中第一位彻底打破调性传统的怪才
依靠自学成才的勋伯格,是欧洲古典音乐漫长历史中第一位彻底打破调性传统的怪才
依靠自学成才的勋伯格,是欧洲古典音乐漫长历史中第一位彻底打破调性传统的怪才
在指挥家鲁策齐卡一生中,能现场指挥勋伯格的《古雷之歌》是极为难得的机会


  “在音乐史上有两部史诗级的作品最为庞大,一个是被称为"千人交响曲"的马勒《第八交响曲》,另一个就是勋伯格的 《古雷之歌》。”为了说明《古雷之歌》何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弦乐四重奏”,指挥家彼得·鲁策齐卡用了一组数字,“这个作品需要150多人的合唱团,136人的乐团,5位顶尖的独唱家,总共要有400多人同台演出。”

  哪怕在欧洲,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古雷之歌》都是极少上演的庞大作品,只有极富财力的乐团才有实力将这部勋伯格的巨著搬上舞台。同样,在浩瀚如烟的唱片史上,也只有实力雄厚的唱片公司敢于筹集巨资录制这部作品。

  “勋伯格从1901年开始创作《古雷之歌》,直到11年后,整部作品才算完成。”鲁策齐卡说,勋伯格开始创作时年仅27岁,1913年作品才首演,而历史上第一部《古雷之歌》的录音诞生时,勋伯格已经58岁。

  如此一部庞大恢弘之作,在其诞生百年之后,终于在中国首演。10月22日,指挥家鲁策齐卡携上海交响乐团在上海首演《古雷之歌》,24日又携大部队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献上声势浩大的闭幕演出。

  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勋伯格生前就是典型的“票房毒药”。这位勇于毁灭欧洲古典乐数百年悦耳传统的音乐怪才,尚在世时就已经臭名昭著,没人敢去他的音乐会现场聆听那些无调性、难以接受的音乐。他的音乐会现场常常出现的,总是人们愤而离席的场景。

  有意思的是,在上海与北京的两场演出,中国乐迷带着好奇与期待,将演出现场变为一次热烈朝圣。上海音乐会上一票难求,而北京保利剧院在音乐会开演前就堵满了求票的黄牛,这种场面恐怕是勋伯格难以想象的。

  艰涩的“抽象派歌剧”

  走进音乐会现场,只需看看舞台上排列的十支圆号、六支小号、四支瓦格纳大号、六个定音鼓,以及站满舞台时黑压压的乐团与合唱团,就能明白这场音乐会注定是国内演出中难得一见的场面。

  对上海交响乐团来说,《古雷之歌》是一场大考。乐团提前一年开始筹备排练,从全国借调30多位乐手加盟,又联合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女声合唱团及爱沙尼亚男生合唱团、吕贝克合唱团,才算完成基础的阵容。

  寻找到最合适的五位独唱音乐家也是极有难度的。《古雷之歌》虽是一部清唱剧,但更准确地说,这是一部演唱难度上不亚于瓦格纳歌剧的“抽象派歌剧”。

  出演国王瓦尔德玛一角的奥地利男高音尼古莱·舒可夫,2006年因顶替多明戈演唱《帕西法尔》而登上国际舞台,是当今国际歌剧节重要的瓦格纳剧目演唱者之一。饰唱古雷堡公主多薇的德国女高音米凯拉·考妮也是拜罗伊特歌剧节常客,两位歌唱家都是可谓瓦格纳歌剧的名角。

  “在全世界,顶尖的瓦格纳歌手是相当罕见的,全球只有几个人能唱好瓦格纳,像大熊猫一样宝贵。能凑齐这个团队,非常困难。”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说,当初接到邀约,他是颇有犹豫的,但得知演出阵容之强大,觉得这个机会恐怕是国内首次也是唯一一次。

  站在指挥台上的鲁策齐卡几乎有被人群淹没之势。对他而言,要在48行天书一样繁密复杂的总谱中剖析勋伯格11年音乐思想、风格的跌宕变化,又要准确地指挥数十个声部完成细腻而华丽的音乐呈现,实在是对指挥技巧和敏锐听觉的考验。

  《古雷之歌》的脚本来自丹麦文学家雅克布森的同名叙事长诗。这个传奇的北欧故事,讲述中世纪的瓦尔德玛国王与住在古雷的恋人多薇之间悲怆的爱。王后因妒恨两人的热恋,杀死多薇,悲伤的瓦尔德玛国王痛责神明,遭到惩罚,自此成为游魂,在世间徘徊不去,直到日出才获得安息。

  爱、死亡、救赎与自然之力,这些主题是瓦格纳歌剧中常有的,在磅礴的《古雷之歌》中,能感受到瓦格纳式的歌剧张力。在第一幕两人互述衷肠的抒情旋律里,也能听到马勒的晚期浪漫主义风格对勋伯格的影响。

  排山倒海的现场震撼

  “《古雷之歌》写了11年,但在总谱上只有两个小时。”鲁策齐卡说,他能很清晰地在作品中窥见作曲家音乐观念的重要转折,“你能很清楚地看到,第一幕时的勋伯格带着晚期浪漫主义的痕迹,但到了第三部分说唱形式的出现,作曲家已经开启了他所追求的无调性音乐世界。在同一部作品上,不同风格的持续性结合得非常完美。”

  《古雷之歌》总谱上的48行天书,就像解释勋伯格内心隐秘的钥匙。这部作品是一座特殊的桥梁,往前联系着浪漫派,往后又启示着21世纪的现代音乐。鲁策齐卡认为,“勋伯格创作的11年,是他逐渐远离浪漫主义的11年”,从总谱的规模上,勋伯格所写的复杂程度已经超过了马勒与施特劳斯,而描述爱之浪漫、死之悲悯的技法运用上,又超越了瓦格纳。

  欧洲音乐延续数百年的调性传统,在勋伯格这里第一次被打破,而那个裂缝的起始处,就在《古雷之歌》中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的那段说唱。

  “大地虚幻的夏之梦,很久以前就化为尘土了/但在越过无数树木的高处,风在更明亮的地方飘荡/因为那里美得像一场梦境。”在朗诵这些诗句时,沈洋低沉的男中音需要逾越并凌驾于大乐队之上。“勋伯格首创了作品中的诗篇朗诵。朗诵的节奏与音高很有难度,不能只是表达意思,还要掌控音乐的重音、韵律和节奏。”沈洋说,在中国首演的《古雷之歌》能有中文版的诗歌朗诵,对翻译者是考验韵脚的难题,对中国观众理解中世纪古诗的魅力却有极大帮助。

  勋伯格留给世人的印象,是首创“十二音体系”的叛逆者和革新者。他粉碎了音乐的唯美悦耳,像是无端闯入古典世界的怪兽,把作品写得怪诞、暴烈又难听。但在《古雷之歌》中,勋伯格音乐观念的演变是渐进式的。从第一幕黄昏时分森林里的平静小号,到最终乐章的辉煌日出,全体合唱团以八个声部马力全开地唱响《太阳赞歌》,150人的乐队全部上阵,奏响C大调壮丽又恢弘的赞歌,排山倒海的气势下,音乐厅的棚顶几乎被掀翻。当所有音符停止,现场观众的耳膜还在超强的震慑中停顿。

  英国乐评人诺曼·莱布雷希特曾说,“在新的世纪,勋伯格被视为与毕加索和乔伊斯一样改变了人类对艺术形式的认知。”《古雷之歌》在中国的首演,或许就像一把不可复制的钥匙,面对面开启中国乐迷对现当代音乐的认知,在酣畅淋漓之后,重新定义音乐中的秘密。
依靠自学成才的勋伯格,是欧洲古典音乐漫长历史中第一位彻底打破调性传统的怪才

  勋伯格除了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也是一位抽象派画家。他一生画了70多幅自画像,都命名为《凝视》

  作者:吴丹来源一财网)
business.sohu.com false 第一财经网站 https://www.yicai.com/news/2015/10/4702373.html report 4369 依靠自学成才的勋伯格,是欧洲古典音乐漫长历史中第一位彻底打破调性传统的怪才在指挥家鲁策齐卡一生中,能现场指挥勋伯格的《古雷之歌》是极为难得的机会“在音乐史上有两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