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私募基金经理的再创业“心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5年上半年,股市经历史上罕见的牛熊翻转。而在私募基金领域,更是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涅槃。

  A股连续大跌之后,随着一些投资资金的撤离,基金人士也掀起了一波撤离潮,尤其在私募领域。故事主人公龙舫,却在5月底撤离资产管理领域,在历经3个月反思后,却逆势返身拥抱私募基金。

  龙舫选择了在中国私募领域较为活跃的深圳前海金融改革试验区,作为自己的回归阵地,创设“钜阵资本”,他作为首席投资官重新搏击资本市场。

  龙舫从10多年前的财经记者转身,成了一名见证十年市场风云变幻的基金经理,管理过MoM组合基金。从初触基金投资领域,到6年前加入“私募排排网”,从事私募基金的研究,再到3年前加入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如今,他选择回归,并创立以MoM为核心业务的组合基金公司。

  在此中国私募行业濒临险境的关头,大多基金经理选择“逃离”之际,为什么他,一名撤离市场的基金经理,要在这个熊市里又选择创业,募集资金入市?3个月的时间,他到底反思了什么?

  以下是龙舫的回归“心路”。

  (本报记者:钟迪,北京报道)

  在私募寒冬中创业

  史无前例的股灾,行业悲观到极致。

  2015年5月底,我从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离职。

  半个月后,一个罕见的股市波动开始了——6月15日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第一轮波折。

  8月18日以来又是第二轮波折,短短两个多月,大盘从5100点之上迅速跌至2850点,几近腰斩。

  众多股民闪电般“困在山岗”,亏损者不计其数,机构投资者也伤痕累累。

  1000多只私募产品发出清盘公告,更多的私募产品遭遇净值腰斩、爆仓,巨额亏损掏空了基金经理们的口袋,折磨着基金经理们疲惫不堪的内心。

  公募基金也未能幸免于难。在最近公布完毕的基金半年报中,众多公募基金经理也对净值大幅回撤表达了内疚和歉意。

  2015年上半年刚进入火热夏季的私募行业,瞬间又到了寒冬。

  很多人准备转身逃离私募行业。

  我经过3个月的思索,决定回归,重新创业。

  2015年8月,在多家战略股东的支持下,我在深圳集合了一群来自于晨星基金、私募排排网等专业基金研究机构的朋友们,创立以MoM为核心业务的组合基金公司——钜阵资本管理公司。

  “神奇”私募害人不浅

  在中国私募行业濒临险境的关头,我为什么却要创业?

  只为我心中埋藏已久的一个朴素想法——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基金投资!

  我在这个行业呆了10年,见过太多被所谓的“神奇”私募害得不轻的投资者。信手举几个例子说明。

  例子一:

  4年前,我一个朋友看中了一款私募产品,来问我要不要买?

  我问他你为什么要买?他说这个私募基金经理名气很大,经常在电视股评节目露脸,在各地开展投资讲座,还出版了多本炒股秘籍,所以买他的基金放心,肯定投资做得好。

  我恰巧认识他说的这个基金经理,于是我问这个朋友,你对这个基金经理做过调研吗,你有这只基金的全部历史数据吗,你清楚这个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吗,你能承受的风险和这只基金承担的风险匹配吗?

  我的朋友对此一无所知,可是他坚持自己的看法,投资500万买了该名私募基金经理发行的产品。

  记得该基金是2011年6月成立的,半年后就跌破了清盘线,我再给我的朋友打电话时,他悔恨不已,正在“疗伤”。而我给该基金经理打电话时,他也正在海南“疗伤”。

  例子二:

  我还有一名朋友,也是看中了一只私募基金,因为该只基金在2013年的市场中跑到了前几名,净值曲线非常漂亮,直线向上,很少回撤,半年多时间净值就翻倍,成为当年的热门基金。

  我的朋友死活要买,他说这么好的业绩,这么好的回撤控制能力,简直就是一个小徐翔,现在不买未来可能就买不到了。

  可是我知道其中的秘密,因为这个基金经理就一个公开产品,而这个产品的钱都是他自己的,规模只有1000多万,始终封闭不对外开放。他做净值的秘诀是只要开放日会有回撤,他就往基金财产打钱把亏损补上,净值自然一路向上。

  果然,我的朋友买了这个私募后续发行的两只基金之后,再也没有好运,在2014年上半年伴随市场的大跌中,该基金也跌得一塌糊涂,亏损接近20%。

  时间证明了该基金经理的真实投资能力,可是我那位朋友再也无法挽回他的投资损失了。

  例子三:

  我的这位朋友更是亏得血本无归、不着边际,因为他买了一只假私募基金。这是我早几年遇到的一名客户,我想让他买正规的私募基金,可是他不买。他说有一款更好的基金承诺每个季度保证10%的收益,一个季度兑付一次,周围的朋友都买了。

  在第一个季度和第二个季度,他确实收到了承诺中的投资收益,第三个季度的兑现日来临时,这家私募基金公司却人间蒸发了。

  此后,据媒体报道,全国被该假基金诈骗的投资人达到数百人,诈骗金额超过亿元,该公司以有限合伙基金形式,与投资者签订合同,吸收来的部分资金投入到某实业项目,其余则被基金管理人挥霍一空。

  对于这种非法的私募基金,众多的投资者并不了解,却盲信高收益,导致血汗钱化为乌有。

  限于篇幅,我只能举三个这样投资私募失败的案例。其实这样的惨痛案例,在你我的身边又何止千千万?

  无调研,不投基

  10年来,怀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基金投资”的梦想,我一路上拜访了500多家基金公司,调研了形形色色的基金经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熊市是检验基金投资好坏的试金石。

  在牛市中,每个基金经理都很“牛逼”投资者也认为自己找到了“牛逼”的基金经理,可是一轮大跌就让很多人的梦想破灭。

  基金投资不是那么容易的,其复杂性和专业性不亚于直接投资股票。

  普通投资者有做资产配置的能力吗?有做策略配置的能力吗?有做风格配置的能力吗?有挑选基金管理人的能力吗?有持续监督基金运行,进行风险控制的能力吗?

  从2009年进入基金投资这个行业以来,我发现投资者有很多的错误投资理念,比如按照规模选基金,按照品牌选基金,按照过往业绩选基金,按照回撤大小选基金,听从朋友推荐选基金,等等……

  这些都是选择基金的一些方面,可是又都不全面。

  事实上,不同的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基金,而且即使选好了基金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市场风格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基金配置。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真实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了解基金的投资风格,了解市场的风格变化,而调研是这一切的基础。

  对于投资基金来说,无了解,不投资;无调研,不投基。

  可是放眼中国5000多万基民,又有几个能做到呢?

  我的创业原动力

  中国正处在基金业大繁荣的时代。

  以美国资本市场的经验来看,虽然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已经出现了共同基金,但当时美国仍是散户为主的时代,1929年开始持续近20年的大熊市,让无数散户的财富化为灰烬,此后对冲基金出现。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美国经济进入繁荣发展期,股市进入牛市新阶段,个人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的投资需求大幅增加。在此背景下,美国基金业也迅猛发展,约一半的美国家庭持有基金。

  越来越多的基金让投资者无所适从,上世纪70年代,组合基金在美国诞生,首先出现了FoF(Fund of Funds)基金,上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MoM基金(Managerof Managers),帮助投资者正确进行基金的组合配置投资。

  此后的1990-2010年这20年间,组合基金在美国得到了飞速发展,规模迅速突破2万亿美元,成为美国基金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2013年6月,随着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在中国正式实施,赋予私募基金合法地位,中国也到了这样一个基金业大繁荣的时代。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官方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7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证券私募基金管理人7132家,管理基金10325只,管理规模突破1.5万亿元。公募基金公司也已经突破100家,管理基金数量2502只,基金管理规模达到6.64万亿元。

  上万只私募基金,数千只公募基金,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策略,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团队,不同的风控,不同的风险收益,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普通投资者如大海捞针,如何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基金?

  而解决基金投资的难题,帮助投资者配置真正适合自己的基金——正是我们这一批中国最早研究基金的从业者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

  龙舫

  写于2015年10月,深圳南山科兴科学园,lf@mpcmom.com

  作者:钟迪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jingji.com/html/2015-10/29/content_24218.htm report 4018 2015年上半年,股市经历史上罕见的牛熊翻转。而在私募基金领域,更是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涅槃。A股连续大跌之后,随着一些投资资金的撤离,基金人士也掀起了一波撤离潮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