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狂欢节,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交出了靓丽的答卷,而在这儿骄人的成绩背后,是中国消费者对移动支付功能的热捧。
11月12日,德勤发布了《移动消费大未来-2015年中国移动消费者行为报告》(下称“报告”),这份在发布时间上相当“应景”的报告显示,在调研中,有61%的受访者自称愿意使用移动支付功能,且在这部分愿意使用移动支付功能的人群中,又有87%的受访者表示只愿意小额支付。
德勤中国TMT行业主管合伙人侯珀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用户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90后(18-24岁)对手机、网购接受度最高,消费方式也随之改变,使得移动支付特别是小额支付已经成为比较流行的、广泛使用的应用。
不要拿网速说事儿
从过去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即现金交易,过渡到目前主流的各类借记卡支付,再进一步转移到代表未来的移动支付,充分验证了货币从实体转向虚拟直至电子化的趋势。
正如侯珀所言,货币的载体从一对一的现金与卡片,转变为一对多的移动终端。“移动支付正在颠覆传统支付产业的格局,而移动支付的高接受度,暗示了当前存在相当大的消费需求。”
实际上,支付发展的变迁折射出的是消费方式的转变,而这不得不感谢90后的小鲜肉们,是其撑起了移动支付的半边天。
年龄在18-24岁、25-34岁和35-44岁的受访者中,表示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各为76%、68%和57%。“从以上趋势可以看出,随着用户年龄的增长,移动支付接受度逐步降低。”德勤在报告中作出了这样的结论。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过去不少人都以为,网速会对移动支付的普及构成阻碍。但德勤在调研中却发现,无论使用的到底是不是4G网络,受访者都表达了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与网速无关。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瞧门道。侯珀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考虑到年轻一代更愿意使用移动支付,在生态圈中的企业,在设计移动支付场景时,应该与该年龄层用户组进行互动,产生解决方案。“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为高粘性的用户,对移动支付企业来说,是未来长远成功的杀手锏。“他表示。
“吃货”青睐移动支付
当下的年轻一代,对味觉的执着追求确实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都不用说饿了么、美团、点评这些餐饮订餐平台巨头了,在风投纷纷捂紧钱袋子的寒冬时刻,人家卖煎饼的黄太吉“逆势”拿到了B轮融资,可见“吃货”的威力。
德勤在调查中询问了受访者使用移动支付功能频率最高的生活场景,多少让人意外的是,餐厅竟然以50%“拔得头筹”,出租车不过以45%“屈居亚军”,紧随其后的分别是购物(43%)、酒店(41%)和快餐(35%)。仔细瞧一瞧就会发现,排名前五的应有场景中,餐厅、快餐都和“吃货”密不可分。
对此,侯珀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包括餐厅、快餐在内的这些场景的特点是支付金额相对较小,这正符合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偏好特征。
上面已经提及了,网速并不会对移动支付构成阻碍,那到底谁是移动支付的“绊脚石”呢?德勤在报告中指出,应用场景的匮乏,无法吸引消费者使用,是导致移动支付在过去尚未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
换言之,对用户来说,最理想的支付平台应该是具备最多用户所需要的支付场景,触及各个行业领域,使用户可以在如餐饮、旅游、百货、医院、酒店等各个领域,享受以移动支付为核心的服务。
基于此,侯珀就建议,全行业的支付场景应该形成完整闭环,包括在线入口(移动应用或钱包)、线下场景(商家衔接)与实时支付(远程或进场)三大环节,从而增加移动支付黏性并获利。
作者:董来孝康来源一财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