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贾康:供给侧改革不是否定需求侧 而是优化平衡机制

来源:同花顺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表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这一经济学词汇由此成为舆论中的高频词。然而,对于经济学研究者、特别新供给学派而言,“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一提法上升为国家决策绝非一蹴而就。近

几年里,这一学派一直在呼吁,政府的宏观政策要从需求管理适当转向更多注重供给管理。

  什么是“供给侧”?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项改革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如何处理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的关系?

  围绕上述问题,作为新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

  贾康主张,应该把需求和供给管理更好地结合,在进一步适当扩大总需求、释放新需求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创造新供给打开需求潜力和经济活力释放的空间。

  《第一财经日报》:你一直是新供给的倡导者,早在2011年就发表了题为《宏观调控应注重理性‘供给管理’》等文章,指出总量调控不足以包打天下, 供给管理应进入长期视野。首先,什么是需求管理,什么是供给管理?

  贾康:在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是同时存在的一对关系。总体而言,需求管理是总量管理,侧重于在反周期概念下,各个年度短期视野内调节经济生活中银根的松和紧、施行总量的刺激或收缩;而供给管理要更多地着眼于中长期和全局的发展后劲,考虑不同角度的结构优化,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匹配等等,显然供给管理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需求管理。

  从理论上的研究努力及其解读看,在已有的经济学认知成果的基础之上,要进一步总结包括亚洲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等一系统事件中的启示,很有必要对经济学进行深刻反思和系统化分析框架下的创新。

  原本以需求管理为侧重点的理论和与之匹配的调控框架,现在需要更多引入供给侧的分析与认识,积极实行理性的供给管理。而供给管理范围内的政策设计内容相当丰富,也更具挑战性。我们强调,中国的供给管理还必须把“有效的制度供给”即如何完成经济社会转轨作为核心和统领。

  《第一财经日报》:有观点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代替“三驾马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贾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代替”的表述这么简单。

  在当下的中国国情中考虑加强供给侧改革,具体而言就是,已讨论多年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技术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都必须做出进一步提升水平的理性的供给管理的同时,还要针对中国经济社会的转轨来解决有效制度供给的问题。

  “制度供给”就是改革,而目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期,面临着如何进行实质性改革、攻坚克难地推进全面改革的命题了。

  在过去的需求管理理论中,掌握好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这“三驾马车”就可认为处理好了整个经济运行的动力问题。

  我们的分析认为,实际上,仅将“三驾马车”放在需求侧看待,这一认识并不完整。一方面,需求当然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元动力”,人们有需求、且需求要得以满足,所以才会有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动力。

  但是需求是个可通约的总量概念,一旦提到“三驾马车”,就开始结构化。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进出口贸易需求的具体回应机制都是在供给侧,自然要引到投资的供给、消费品的供给、以及进出口贸易对象的供给。实际上这个动力机制已经自然而然地从需求侧转移到供给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新常态”,特别需要解除供给抑制、放松供给约束,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形成升级版的新型混合动力源(600405)。

  实际上,供给侧的发展创新,还划分了人类社会在经济形态概念之下的不同发展阶段和时代,如信息革命在供给侧的创新(许多是“颠覆性创新”)带来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新经济时代。

  中国经济正在打造升级版、正要爬坡上一个“全要素生产率”新台阶的阶段,面临着很多过去需求侧管理不能解决的问题。因而现在一定要抓住供给侧改革所带来新的动力机制,来解决总体可持续发展和升级发展的问题。

  因此,过去“三驾马车”的理论的确是不彻底的,有局限性,但是也不能简单否定它,而是要注意到从需求端延伸、对接到供给端、以及优化供给端的响应机制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

  《第一财经日报》:新供给经济学的一个主张是大面积减税,在当前政府财税收入锐减的情况下,减税的空间还有多大吗?

  贾康:减税是美国供给学派最核心的主张。新供给经济学的研究者认为,减税是必要的,但提出了更多、更全面的系统化建议,超越了原来供给学派以减税为主的主张。

  减税实际上是在减少供给抑制、提升供给侧的活力与动力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当下,我国正在进行的结构性减税所提供的政策空间要用足,比如继续推进营改增、减轻中小微企业税收负担等。此外还有一些令人关心的问题,比如,已过了个税起征点但是收入水平并不太高的人群中,是否还有减税空间,这些都可以结合整个税制的优化一起讨论。

  但同时,我们更关注、并更应该加以强调的是,中国现阶段市场主体的负担、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负担构成中,更多的不合理的负担是来自税外,这是问题的真相。目前我国正税税种只有18种,而一家企业只能碰到其中一部分。

  总体而言,正税还有什么减税空间,可以进行讨论,并把文章做足,但是一定要意识到,正税之外的不合理收费、不合理综合成本等,才是当下很多企业不满和抱怨的最主要因素,比如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还有比乱罚款、乱摊派更恶劣的涉租寻租、“红顶中介”等问题,在我们在实地调研中也碰到了这样的案例。

  《第一财经日报》: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管理的变化,短期内会不会对经济产生下滑的潜在风险?

  贾康:这一担心是不必要的。所谓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管理,不是简单的管理转移,更不是以供给侧否定需求侧,而是把两者更好结合、优化处理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主张取消对需求侧的重视,还是应该给予需求管理必要关注,进一步适当扩大总需求,释放新需求,但同时,要特别注重创造新供给,打开需求潜力和经济活力释放的空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优化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结合,就要更多考虑政府怎样深化改革,更好地用经济手段来促进市场优胜劣汰,从而促使结构的优化;政府如何发挥自己应该有的政策导向功能,促进增长点的成长发挥对全局的支撑作用;供给管理一定要强调政府的有限资金要对接市场机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等等。这样的结果是更好地促使经济完成探底企稳达到新常态和实现“四个全面”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

business.sohu.com false 同花顺 https://news.10jqka.com.cn/20151129/c586165393.shtml report 3577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表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这一经济学词汇由此成为舆论中的高频词。然而,对于经济学研
(责任编辑:田欣鑫) 原标题:贾康:供给侧改革不是否定需求侧 而是优化其平衡机制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