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反思熔断:美国也曾经历怀疑与变革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2016年1月1日,A股正式引入熔断机制;2016年第一个交易日,熔断机制被触发。上证指数大跌6.86%,跌破3300点;深圳成指大跌8.20%,跌破12000点。

  熔断机制第一次出现,就如此令人印象深刻。在熔断机制推出之前,争议就非常激烈。此时,反对之音升温,甚至有声音要求废止熔断机制。

  事实上,一直被我们学习的美国,也曾经对熔断机制的作用进行反思。1988年著名的“黑色星期一”之后,美国建立熔断机制,不过真正触发是在1997年10月27日。熔断是否起到了平滑市场波动、冷静市场的作用?还是加剧了市场波动,让不确定更加不确定?

  面对市场的质疑,带着这样的问题,美国证监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即SEC)对熔断触发的过程进行了反思,并于1998年9月形成了这篇题为《对1997年10月27日与28日交易分析》(Trading Analysis of October 27 and 28, 1997)(下称《报告》)的报告中。

  A股第一次

  1月4日,A股市场投资者再次“见证历史”。

  上午开盘不久,大盘跌幅就超过3%。至13时12分,沪深300指数跌幅首次触及5%。上海证券交易所立即发布“上证公告(熔断)〔2016〕01号”,宣布开始实施熔断机制,熔断自13时12分开始,13时27分结束。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第一次触发熔断。

  但5分钟后,即出现了第二次。至13时33分,沪深300指数跌幅扩大至7%。上证所紧急发布02号公告,宣布自13时33分开始实施指数熔断,当日不再恢复交易。沪深两市提前收盘。

  正式实施第一天,熔断机制的亮相有些“刺激”,反对之声迎面而来。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撰文称,熔断机制的本意是给市场一个冷静期,让投资者充分消化市场信息,防止市场或某一产品非理性的大幅波动,从交易机制的角度保持市场的稳定。

  但从当日的交易过程来看,熔断机制设定的阈值却无意中给恐慌的投资者一个明确的“止损”目标:HS300指数首次触发熔断用时2小时15分,而触发第二档阈值(7%)则仅仅用了5分钟左右,这5分钟的交易时间里沪深股市跌势加剧伴随成交显著放出,显然是投资者赶在触发第二阈值前卖出所致。

  在她看来,2016年首个交易日的“全网实盘测试”结果打了熔断机制设计与推行者的脸。而且,对于熔断机制的作用,国外实证研究并不一致。

  一方面,熔断机制始于美国,1987年股灾后实行,而随后以Gerety和Mulherin为代表的学者则研究认为,熔断机制不仅没有减轻市场波动,反而增加了市场波动;另一方面,持正面观点的学者Chirstie也仅仅证明了熔断机制有利于市场信息的传递,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并没有说明熔断机制有助于市场稳定,不具有“刹车”功能。

  她提出,中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投资理性程度不够,市场交易深度不足是市场易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这些不是熔断机制所能解决的。“熔断机制在应用中的实际效果已经被证明以负面为主,适当时候取消才是对市场的尊重。”

  熔断机制受到质疑,一个主要的原因是A股市场的“特殊性”——涨跌停板制度、T+1交易制度。美国也实行熔断机制,但其没有个股涨跌停板,交易制度为T+0。

  中国人面大学金融学教授吴晓求此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涨跌停板本质上也是一种熔断,而实践证明这样的“熔断”有时对价格波动有助推作用。另外,指数熔断机制设置后,个股“熔断”可能就没有必要,而且个股回转机制应该放开。

  “不要以为熔断机制就必然会消除风险,会消除市场波动,市场一旦有风险、波动它还是会存在的。”他认为,既设置指数熔断,又禁止T+0,对投资者规避风险而言,机制存在缺陷。

  事实上,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参与者在思考的问题,美国在1997年熔断触发之后,也曾经做出反思。市场制度虽有不同,对熔断机制关注点几乎一致。

  美国第一次

  1997年10月27日,星期一,大跌。

  道琼斯工业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即DJIA)暴跌7.18%,收于7161.15点,创下自1915年以来最大跌幅。

  这一天,也是熔断机制在1988年引入之后第一次被触发。下午 2:36,道琼斯 下跌350点,在股票、权证、指数期货市场同时触发熔断,熔断时长30分钟。下午3:06,交易恢复,但是股指继续下跌,至3:30触发了第二次熔断,直至收盘。

  在最后交易的24分钟里,投资者是否恐慌性卖出,是美国监管层非常关注的问题。不过,对于接下来股市是涨还是跌,投资者更为关注。

  第二天,10月28日,道琼斯工业指数大幅反弹337.17点,涨幅4.71%,收于7498.32点。

  针对周一周二这两日的市场交易,美国SEC主席Levitt要求市场监管部进行回顾研究,并对“熔断机制如何影响股价走势”这一问题找出答案。

  首先需要明确,研究认为熔断机制并非造成股市大跌的原因。总体而言,股价下跌是市场价格修正的过程。

  27日的暴跌受多种因素刺激。一个大背景是,亚洲新兴市场动荡对美国企业盈利的潜在影响,以及经济放缓和通货紧缩的压力,形成了市场担忧。亚洲市场动荡使得一大批专业机构投资者选择规避股票风险,在美国市场增加对冲。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抛售股票,或交易期货。

  SEC市场监管部研究认为,在这样的市场情绪下,27日第一次触发熔断,可能对市场下跌起到了助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大跌之后,股票价格回落,低价的股票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再次上升。因此,28日上午巨大的买盘支撑起大幅反弹。

  SEC市场监管部认为,27日的市场暴跌,不足以检验熔断机制在市场下跌过程中起到何种作用。但是,这一次触发熔断机制,让监管者看到需要对这一机制做出调整。事实上,相关修正条款已经在1998年4月15日付诸实施。

  修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提高阀值标准。回顾10月27日,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350点触发熔断,此时跌幅为4.54%。研究认为,这一水平太低,应该提高触发门槛。熔断机制应该是在市场突然暴跌,预期市场可能会出现流动性枯竭时,触发生效。

  第二,首次触发熔断应予调整。27日市场交易形态显示,首次触发熔断似乎没有必要。而且,投资者对二次熔断的担忧,加剧了最后24分钟的下跌。另外,非常规的交易暂停,可能会导致抛压向期货市场传导。因期货市场会在有限时间内快速出清,现货市场股票价格会跟随期货市场快速下跌,并跌至阀值水平。

  第三,及时调整规则。美国1988年建立熔断机制,第一次触发是在9年后。SEC研究认为,27日市场的表现再次证明,监管层需要阶段性的对熔断机制进行测试,确保其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适应更大的交易波动和价格波动。

  随着市场的成长和变化,监管机构和自律机构必须监控并修订熔断机制,以及其他的保护性措施,以确保这些机制可以按照设计初衷发挥作用,达到预定的目标,同时,给市场带来的伤害要尽量最小。

  历史惊人相似,熔断机制在A股市场也终将难以一帆风顺。2016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大年,熔断机制刚刚“诞生”,或许就不得不启动深度变革了。

  作者:杜卿卿来源一财网)
business.sohu.com false 第一财经网站 https://www.yicai.com/news/2016/01/4734463.html report 3501 2016年1月1日,A股正式引入熔断机制;2016年第一个交易日,熔断机制被触发。上证指数大跌6.86%,跌破3300点;深圳成指大跌8.20%,跌破12000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