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打车方式已经彻底改变了。
路边招手傻等 30 分钟被连番拒载、打上车了司机态度蛮横你投诉无门……曾经再日常不过的打车体验,现在看来简直不可理喻。
现在,整个城市的车辆调度系统就装在我们的口袋中,连 5 分钟的等车时间你都会觉得太长。更好的服务、更新的车,伴随的是比出租车更便宜的价格。在出租车起步价 14 元的北京,专车长期维持着 8 - 10 元起步价。
变化的起点,不是 2013 年腾讯和阿里巴巴数十亿的打车大战,而是 Uber 公司在北京的一个实验。
Uber 在 2013 年进入中国试运行,之后长达一年的时间,Uber 只是在北上广核心商圈铺了几辆高端的奥迪、宝马和奔驰,和大多数人的生活没什么关系。
2014 年 8 月,Uber 宣布在北京推出“人民优步”,一个“公益拼车”服务。这个像普通出租车一样把乘客送到目的地才能接下一位的“拼车”服务,起步价比北京出租车起步价还便宜 2 元。成为司机也很简单,一年驾龄的司机只要有一辆不太旧的私家车,通过 Uber 几个小时的培训就可以上岗赚钱,每跑一单,还有 1.5 到 3 倍于订单价格的补贴。
人民优步的点子来自时任 Uber 北京总经理姜智亚,一位在美国长大,被总部派来开辟市场的前风险投资人。在《好奇心日报》的采访中,姜智亚表示自己的灵感来自于政府的拼车政策。
2014 年 1 月,北京市政府出台的鼓励拼车出行意见,鼓励用小型的客车合乘来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
“我 1 月看到交通部说鼓励拼车平台,那个时候就开始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一个呢?我的逻辑是说,我们的成本其实很小的,因为产品已经有了,这个可以带来很大的流量给我们的 Uber Black 和 Uber X。”姜智亚早些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说道。
所以人民优步的宣传点都跟拼车政策沾上了边:“拼车”就是私家车主和乘客的拼车,因为是公益项目,Uber 不抽成,所以理论上不在非法运营的范畴。
但这只是理论上而已,究竟是不是拼车、司机全职工作算不算商业运营,怎么都是政府说了算。事实上人民优步的车之后也确实在多个城市被交通执法部门查扣。
一开始 Uber 总部对这个没有盈利前景的生意并没有什么兴趣。放在绝大多数在华外企,这样法律上拿不准、营收有风险的事都过不了法务部。不过在姜智亚修改了六次方案、反复讨论半年之后,Uber CEO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同意让他在北京试一下。
几乎在同一时间,滴滴也推出了专车服务,只是价格比普通的出租车要贵 30%。
“之前做专车的时候,跟政府有过沟通和承诺,只做高于出租车价格 30% 的高端市场。”滴滴平台产品总监罗文之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解释到。当滴滴看到人民优步的时候,也认为这样的低价会造成政策风险和出租车市场的不稳定,最终会被政府封杀。
人民优步赌对了
事实证明 Uber 赌对了。
一开始,人民优步只覆盖了国贸和三里屯两个北京两个交通最繁忙的区域。到 2015 年 3 月,人民优步在北京五环内平均等车时间已经下降到 4.8 分钟。在北京之外,人民优步还开通了广州、上海、深圳在内的 9 个一二线城市。
就在此时,Uber 中国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人民优步起步价调至当地的出租车起步价的 70%。在北京,人民优步的起步价已经下降到 10 元,比出租车便宜 4 元。而这持续的低价措施,也让人民优步从一个 App Store 中国区排名 500 名开外的小众应用,跃到应用下载排名的前 10 位。
Uber 应用下载情况
Uber 在苹果中国应用商店最近一年下载排名变化,数据来自 App Annie
从 2015 年 4 月底开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多个地方开始查处专车。官方的行动一再升级,从 Uber 广州和成都办公室简单的查抄和没收手机,到上海“钓鱼执法”抓专车司机、到北京交通执法总队敲碎了专车司机的车窗……
但因为这场封禁,人民优步反倒更出名了。5 月 7 日第二次被查处后,Uber 广州总部在 5 月 8 日还趁着势头做了一场主题颇有双关意味的“召唤复仇者联盟”营销活动,让人们免费乘坐 Uber,Uber 广州团队也趁机推出了他们的招聘启事。
广州总部被查处之后,新报名注册的司机反而增多了。
这是 Uber 在全球的惯用手法。2014 年 6 月,上千伦敦出租车司机罢工抗议 Uber 进驻伦敦。结果就在他们罢工抗议的一周,Uber 却抓住机会推广产品,吸引到八倍于平时的用户。
广州市交委 4 月底查封了 Uber 广州总部
当人民优步变成一个每天有上百万人使用,既能方便乘客、也能解决就业的服务以后。政府对于是否一刀切地封杀专车,开始犹豫起来。
这时候,已经合并为一家公司的滴滴快的跟进了低价专车。先在 2015 年 4 月推出定价低于出租车的“一号快车”试探反馈,一个月后直接将快车接入主力应用滴滴打车。
难得有一个外企在试探政府底线这件事上,比本土公司更积极。
专车已经不再是出租车以外的补充
到 2015 年 5 月,Uber 和滴滴的目标都变得明确,用价格更低的私家车直接取代出租车。
习惯用滴滴叫出租车的用户很快发现,补贴没了。与此同时,十多秒没出租车应答,滴滴就提醒你试试快车。甚至到后来打开应用直接就是快车。
而 Uber 也赶紧提高了对人民优步司机的补贴。最高的时候一个司机每周跑 70 单就能有保底 7000 元的收入,全职司机的月收入在 2 万元以上——也不用缴纳份子钱。
而随之而来的是出租车行业的骚动。从 2015 年开始,全国各地的出租车司机陆续罢工,他们当然不满低价专车抢了他们的生意,更重要的,是司机们开始觉得自己交给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太多了。
的确,如果有了比出租车便宜的车费,还有更舒适的车辆和礼貌更好的司机,传统出租车的吸引力又还剩下多少呢?
接入滴滴快车和人民优步的私家车司机只能靠应用接单、收钱,并且私家车数量庞大,因此打车服务是主导的一方。这时候打车服务便可以直接从车费里抽成,并根据乘客反馈奖惩司机以提升服务质量。
换句话说,打车平台通过私家车最终可以赚到钱。这是 Uber 在美国已经证明可行的路径。
明确了商业模式之后,Uber 把人民优步的起步价固定在 10 元以内,还把服务扩展到全国 20 个城市,并且拉拢了百度给 Uber 中国的独立公司投资了 12 亿美元。
而滴滴,则是在 8 月完成了 30 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开始了下半年的补贴新业务的推进。
但 Uber 未必能笑到最后
尽管 Uber 在中国开创了低价专车模式,但从 Uber 处学到这个模式的滴滴,下半年的势头明显超过了 Uber。
今年 9 月,滴滴快的正式改名叫“滴滴出行”而不再叫“滴滴打车”,应用中也将打开后默认出租车服务改为了快车。随后投资方腾讯和阿里巴巴也对滴滴十分支持。滴滴不仅在微信的钱包页面有直接的入口,在今年下半年开始,还登上了支付宝应用的首屏。在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支持下,滴滴全国的单量每天就已达到了 700 万。
而本来早走一步的 Uber,下半年的情况的变化有点不同寻常。
理论上,初创公司在公司业务扩张之后,成功开辟新市场的早期员工会得到更重要的工作。但为 Uber 开拓了北上广三个城市,并且推行“人民优步”模式的姜智亚不再担任北京地区的运营经理,而是回美国做产品经理;另一位更多见诸于媒体报道的早期成员,策划了 Uber 上海的直升飞机、CEO 开 Uber 等多个成功营销活动的王晓峰,则直接离开 Uber。
Uber 中国负责人柳甄 |
取而代之的是 Uber 中国的新负责人柳甄。柳甄到任之后,主要帮助成立本土公司、拉拢中国企业的对 Uber 中国的融资,包括百度、海航、广汽集团等等。
从外界看到的情况是,Uber 中国下半年不再那么活跃。一方面,微信以参与营销为名,封杀了 Uber 的所有账号。
另一方面,Uber 自己的声音也变小了,从百度搜索的热度变化上可以看到,原本在 5、6 月份盖过滴滴的 Uber,现在已经被滴滴超过。
Uber 和滴滴的 2015 年搜索量对比Uber 和滴滴的 2015 年搜索量对比
不难看出滴滴的学习能力,原本仅限于 Uber 的各类送猫、送花、送蛋糕的营销,越来越多出现在滴滴上。
甚至 Uber 在全球谨慎尝试的送餐、送货和拼车之类的新服务,滴滴也都很快上线。下半年滴滴一口气推出了 4 个服务,每一两个月一个。
在快车之后,滴滴在 2015 年下半年每一两个月就推出一款新服务,也就是几乎每个月都有一轮疯狂的“低价”“免费”出行促销:
6 月,滴滴推出顺风车,也就是让私家车主每天两单地接载用户。用户注册车主送 50 元,完成第一单就送 100 元。
7 月,滴滴巴士发布,做了几条往返办公室还有住宅区的定制中巴线路,最低只需要 1 元。
8 月,滴滴发布了代驾服务,比起本来市场份额最大的 e 代驾,滴滴各个时段的起步费都比对方便宜了 3 块钱。
10 月,滴滴上线了滴滴试驾,除了普通的打车用户之外,还开始拉拢汽车公司做试驾服务,起步价在 24 元到 168 元不等,试驾后用户还可以考虑立即购买。
12 月,滴滴正式发布了滴滴拼车,价格下探到滴滴快车的 50%。“愿拼 5 折,拼成免费”是当时的口号,滴滴快车司机每单能拿到 6 倍最高 50 元的补贴。光是服务推出的第一天,滴滴就在杭州烧掉了一亿。
和越来越活跃的滴滴相反,Uber 下半年不但鲜有直升机、摇橹船、CEO 司机这样的创意,甚至日常营销风格也变了 180 度。比如下面就是 Uber 上海发给用户的优惠短信:
2015 最后一波街头暗号,就等最机智的你拼出百元红包!明天你的安好是【省出媳妇】,出门记得:1.坚定打优步,和车主、乘客拼优惠码!2. 把拼出来的优惠码分享到朋友圈!
从单量计算,滴滴每天 700 万左右的单量,已经是 Uber 在全球单量的总数 2 倍。根据 Uber 业务高级副总裁 Emil Michael 不久前透露的数字,成立 5 年半的 Uber 每天在全球的单量也只有 200-300 万之间。
教会滴滴如何做低价专车之后,Uber 没能在中国保持领先。不过它已经是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走得最远的例子。
不管 Uber 在中国还有没有机会,它带来的改变已经留了下来。
“最近这一年,不用这些应用,活都拉不好。”北京新月出租车公司的张师傅告诉《好奇心日报》,他手机上安装的滴滴出行目前为他带来 80% 的生意。他说,如果不是因为跟出租车公司合同期还没满,提前退车要付一万多元的违约金,他也去做专车司机了。交了份子钱之后,张师傅平均月收入只有 5000 元,尽管他周六日也不怎么休息。
“现在补贴没有之前那么多了,但如果早晚高峰都跑完,每天除去油钱还能剩 700 元,也就是月入 1 万元以上。”在北京做全职人民优步的司机龚师傅告诉《好奇心日报》,他开人民优步只跑早高峰和晚高峰两个时段,中午还有时间休息一阵子。
“我都 50 多岁了,其他公司也不会招我,起码开优步还能帮补家用,又不会把自己绑死。”龚师傅说。他在我们的采访中并不是个例。
2015 年 10 月,交通部发布了一份网络约车的征求意见稿,当中指向了“专车”模式消失的未来:车辆要有道路运输证,司机要有跟租车平台的劳动合同,折扣优惠需要提前 10 天向社会公告。交通部想要通过这样一份监管措施,重新将专车握在手里。
这份本来预计在 2015 年 11 月实施的意见稿,到现在也没有落实。政府犹豫期间,专车司机和用户每天都变得更多,通过条令让专车和出租车市场拉开距离也变得越来越难。
我们熟悉的传统出租车市场,再也回不去了。而这一切,都始于 Uber 在北京的一次尝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