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中国经济增长仍具潜力 建议低位增持新经济(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 朱丽娜 香港报道
特约记者 朱丽娜 香港报道

  新年伊始,中国股市风起云涌。

  “风暴比我们想象要来得快一点。现在市场掉下来了,我们反而没有那么悲观了,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买入机会,投资者需要从市场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瑞银资产管理中国股票策略首席基金经理施斌在接受《21世 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

  在去年的市场大起大落中,施斌负责的瑞银中国机会股票基金录得增长近16%的业绩,同期MSCI中国指数大幅下挫7.8%。该基金在过去三年累计回报达51.88%,远高于MSCI中国指数同期3.14%的升幅。

  布局经济结构性变化

  《21世纪》:你对今年整体投资者市场的格局如何判断?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施斌:我们觉得今年可能会比较难。首先是美国加息,去年12月份才加息,所以基本上对(去年)全年没有太大的影响。其次,今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要比去年大很多,人民币的波动肯定也会引起市场波动。第三,全球的整体状况也不是特别好,不仅中国面临经济放缓,其他的一些新兴市场都面临结构性的问题,不可能马上得到解决。此外,地缘政治状况也不是很稳定。

  总体上就是今年的不确定性比较多。但是,我觉得现在市场掉下来我们反而不是那么悲观,最近两个星期MSCI中国指数差不多将近跌了14%,现在很多(股票)很便宜了,我们觉得反而有机会。今年总体思路是根据结构性变化来布局,投入比较多的新经济,跟科技有关的,包括在港股领域。

  今年整体上要从不确定性当中找出确定性。其中,有两个确定性。第一,中国经济肯定是还没到头,长期对中国没有必要悲观。我觉得中国经济目前来讲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潜力是否能发挥出来取决于自身,而非取决于美国是否加息。第二,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还在持续发生,可能速度会加快,大的机会还是在新经济的行业里面。新经济行业去年表现不错,尤其是A股,虽然估值有点高甚至有泡沫的成分。但是要把市场估值跟整个行业的基本面分开来。这些结构性的变化还在发生,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估值要有所担心,但是对于结构性变化没有必要太担心。

  《21世纪》:今年伊始,市场波动比大家预期的更高。投资者是否对中国市场恐慌?

  施斌:会有一些,但大部分的投资者还是比较平静的。因为这种短期的波动以后可能会越来越经常发生了。现在世界越来越小,任何事情瞬间都可以传播到全世界。所以,一旦短期市场有共识,就会引起单向的一个波动。这个时候投资者应该看得更加长远。因为短期的波动肯定会持续存在,投资者抗波动的能力需要更强。这意味着不要太关注短期,我觉得至少看个三五年。你看得长远一点,在市场波动中才会把握住机会。只有始终聚焦在长期趋势,才可能在低点买入高点卖出。

  “我们一直在增持”

  《21世纪》:今年股市已经大幅调整,你最近有没有增持一些股票?

  施斌:我们一直在增持。随着经济状况变化,对组合也会做一些调整。因为过去几年,人民币都是升值的,有些公司可以从升值中获益。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可能继续较弱,对美元债务比例过高或者美元成本因素占比很高的公司,我们会做一些调整。但是,真正的好公司完全可以克服短期的宏观因素影响。

  《21世纪》:你如何管理旗下基金中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

  施斌:我们尽量聚焦在负债率比较低的公司,因为负债率高,市场波动对其影响更大。同时,尽量选择一些债务结构更加平衡的公司。以前,美元债的利率比国内利率低很多,所以很多企业都去借了美元债。现在我们希望这些公司主动去调节债务结构,否则汇率风险就会比较大。总体而言,我们比较看好的这些行业,负债率不是很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会更强。

  《21世纪》:你如何看待目前国企股估值低迷?何时才会出现转机?

  施斌:国企股估值低,这是市场上所有人都知道,比如工商银行,分红收益率已超过7%了,市账率大概0.8倍左右,估值显然很低。要让市场改变看法,肯定要有一种新的模式发生。如果继续按照原有模式,很难摆脱低估值困境。如果银行在风险控制上做得不够好,借出去越多的钱其实是风险越大,而不是越小,那实际上是低质量的增长。这样市场很难会改变看法,可能估值会更低。从投资者角度来讲,对风险溢价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市场对银行资产的质量、增长模式要有一个比较大的观点改变。

  新经济投资回报五年翻5倍

  《21世纪》:你负责的基金显示,金融服务仍然占比最高,你是如何看待整个大金融板块?其中对保险、银行是否有所区分?

  施斌:保险、地产都属于大金融板块,我们配保险、地产比较多一点。这些行业坏账的风险不是那么大。银行一方面有坏账的风险,另一方面长远来看,在中国金融体系的整体份额也面临下降的趋势。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发展,直接金融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改革,你觉得中国企业的盈利回报会有怎样的改变,是否能维持在2015年的增长水平?

  施斌:在经济下行周期,我觉得比较难。很多的周期性行业,经济下行回报率肯定是下降的,历史上来看,整体的回报率跟整个经济周期是相关的。

  新经济跟旧经济实际上差别非常大。所以,我用了一个概念:两轮经济——就是两个轮子,一个轮子跟另外一个轮子转动的速度实际上很不一样。如果聚焦在旧经济上,可能看到的经济情况非常差,回报也不会太好。如果聚焦在新经济,其实是非常红火的,而且投资回报非常好。我们自己做了一个统计,过去3年,新经济整体板块的回报率大约130%,过去五年大概是83%,但是过去十年总体回报是498%,年化收益率非常可观。

  《21世纪》:你提到新经济估值跟行业的基本面要分开来看,具体如何体现在投资策略上?应该在什么点位买入这些公司?

  施斌:具体点位很难判断,因为我们是自下而上,都是一个个公司具体分析。A股的创业板估值偏高,平均市盈率80倍以上。相比之下,中概股或者港股的一些新经济股票,估值比较低。比如,阿里巴巴可能20倍都不到。我们最关注的是这些公司的盈利是否会大幅度下调,如果盈利增长还是比较稳定,目前来讲是一个比较好的买入机会。

  《21世纪》:对于BAT等行业龙头,以及一些目前估值较高的成长型企业,你的投资倾向如何?

  施斌:我们的投资理念就是要找出一些高速增长行业里面的领导者,或者未来的领导者。我们肯定是要投最有竞争力的公司,是不是目前最大。但是往往一个新东西出现,市场会预期太高,估值泡沫比较大。从这个角度来讲,很多比如所谓的未来龙头,不一定真正具备这个实力,这我们要做出判断。如果主要因为市场的预期,并非公司具备这个实力,这些公司我们肯定要避免。(编辑 李艳霞)

  作者:朱丽娜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jingji.com/html/2016-01/28/content_31007.htm report 3823 特约记者朱丽娜香港报道新年伊始,中国股市风起云涌。“风暴比我们想象要来得快一点。现在市场掉下来了,我们反而没有那么悲观了,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买入机会,投资者需要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