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坚持去产能与去杠杆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统计数据显示,一月份CPI录得1.8%,升幅略微高于去年12月份的1.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1%,非食品价格上涨1.2%。有分析认为,春节假期临近推高市场需求,加之寒潮天气令食品价格暂时走高是一月CPI回升主因。但是,由于2016年CPI权重做了重大调整,食品权重降低,按原来权重计算本月CPI同比涨幅在2.1%-2.2%左右。权重调整将导致CPI年度平均水平降低0.2-0.3个百分点。

  一般认为,短期因素造成1月通胀上升,因此,CPI数据表明中国的通缩压力暂时有所缓解,总体疲弱的物价态势并未改变。一月份的CPI导致实际利率被动下降,货币政策进一步降息的空间收窄。而为了稳定汇率,也在短期内构成了对货币宽松政策的制约。所以,第一季度货币政策可能缺乏双降的空间。

  当前市场认为主要风险是通货紧缩,而非通货膨胀,一些人呼吁中央政府与央行通过货币刺激应对可能出现的通缩,市场也期待推出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提振市场热情。

  事实上,一月份CPI上涨与春节的相关性并不大(春节在二月份),参照广义货币供给M2,在2015年第二季度增加货币供给之后,与一月食品价格快速上涨不排除存在因果关系。今年一月份信贷规模高达2.51万亿,如果二月以及以后食品价格继续攀升,就可以确定CPI上涨是由货币供应带动,这将会制约货币政策的放松。

  最近一个时期,有一些专家学者撰文警告中国存在严重通缩的可能,需要推出刺激性政策防止硬着陆,通缩主要是由需求不足造成,扩大需求才能避免硬着陆。这与2008年是相似环境,当年推出了“四万亿”的救市方案,但真正起到刺激作用的是货币供应急剧放大,基础设施与地产投资暴增,鼓励了上游行业的产能投资,造成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并非主要由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是刺激制造的短期需求以及产能投资过多。再加上外需疲弱,国际石油与大宗商品价格大跌,构成了通缩压力。真正需要推动的是去库存与去产能,而不是继续举债投资。当前如继续大规模投资,必将中断去产能的过程,用更多的债务去维持,不利于调整,反而累积更多的金融风险。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执行的是去杠杆过程,中国也不应该继续增加杠杆。目前,美国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启动加息进程,中国本应在此之前开始“去杠杆”,但是,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杠杆率继续增加,这增加了人们对银行体系的担忧,也成为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大以及资本外流的主要原因。

  当前鼓吹继续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通过扩大需求维持经济增长,应对硬着陆风险,就是用更多的信贷与更高的杠杆维持经济稳定,这会造成杠杆率越来越高,硬着陆的风险更大。之所以存在硬着陆风险,就是通过刺激维持低效的经济增长造成的,没有过度的刺激,就没有硬着陆风险。

  当然,由于人民币贬值压力与稳增长的压力较大,不得不通过一定规模的刺激政策托底。但是,这并不表明中国不应该抓紧时间去产能,关闭那些僵尸企业,重组已经暴露的银行坏账。加大刺激力度就会干扰这种努力,因为那些过剩产能又会抢到订单,银行放贷规模的扩大也会稀释坏账的比重,一切看上去又重新美好,但好日子却没法持续:债务不可能无限扩张。

  根据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的研究,“四万亿刺激计划”对经济增长率的作用非常有限,但投资率大幅上升对同期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不利于居民消费增长。因此,再来一次“刺激”将会不利于生产率的提高,不利于结构调整,并增加债务风险,得不偿失。应该在维持经济不失速的前提下,尽快去产能,抓紧改革以提高生产率,在一些危险领域缓慢而坚定的去杠杆,与此同时提高中央政府的杠杆率。动辄以硬着陆风险来威胁执行刺激政策,不仅可能对CPI、资产价格构成新一轮助涨影响,也不利于推动改革进程。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jingji.com/html/2016-02/19/content_31844.htm report 1705 统计数据显示,一月份CPI录得1.8%,升幅略微高于去年12月份的1.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1%,非食品价格上涨1.2%。有分析认为,春节假期临近推高市场需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