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目前京沪科技研发投入都占到GDP的5%以上,深圳也达到4%以上。安徽在中部地区科技投入比居前,但要在全国进入第一梯队,仍需要加快努力。
本报记者 定军 北京报道
安徽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据2月17日安徽省人代会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 ,“十三五”期间,安徽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达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0%。
上述两个中心的落地城市均是合肥。
此前京、沪、深分别提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目标。天津也提出了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思路。
中国科技战略研究院产业科技所副所长刘峰认为,安徽依托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实力强,在一些前沿领域有望取得突破。
同时,安徽可与其它“中心”差异化发展。北京主要是做基础设施研究,深圳强调产业运用,“安徽在部分前沿领域可以做好基础研究,一些领域则可以强化技术应用研究。”他说。
带动本地新兴战略产业
安徽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有很好的基础。
安徽科技情报所科技统计与评估中心王俊认为,安徽在中部地区的科技实力不低,科技投入比例在2014年是最高的。安徽除中国科技大学外,也有不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所,一些企业研发投入也比较大。
安徽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目的在于带动本地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
安徽已经规划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有些是高成长性的新产业,还有一些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比如汽车和家电。”王俊说。
据2016年安徽政府工作报告,下一步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形成20个左右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基地。
另外还要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传统产业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万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20%。
目前安徽正在研究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具体办法。 据安徽发改委公布信息,到2020年,该省将力争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建成新产业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服务自主创新的金融体系、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集聚新机制。到2025年,建成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整体迈上中高端。到2030年,建成科技强省,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华东师大科技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德斌认为,安徽完全有条件建设上述两个中心。因为安徽科技部门在很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未来中国可能需要建立多个类似科技(科学)中心。
根据了解,2014年安徽科技研发投入占GDP(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89%,在中部地区位居第一。
与京沪深津差异化发展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近期已经同意上海以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构建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
杜德斌认为,安徽建设国家科学中心以及产业创新中心,应差异化发展。
杜德斌说,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中心,主要在基础研究领域比较强,在互联网领域也有优势;深圳主要做一些新兴产业的研发,上海则位于两者之间;天津主要做产业创新,合肥可以在一些领域做基础研究,同时在一些领域做产业发展应用的研发。
“有些基础研究也可以带动产业发展。”杜德斌表示。
此前2015年,安徽省已经提出要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智能家电、现代化工和新材料等产业,加强前沿关键技术攻关,暂时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一批突破性创新成果。
开展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扶持30个国内外一流创新创业团队。鼓励建设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加快发展量子通信、航空动力、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
目前位于安徽的中国科技大学在量子通讯领域全球领先,但全面产业化仍存在距离。
安徽建设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在于能否走市场化的道路。北京和深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发模式,北京注重基础研究,任务多由国家级科研院所承担,但很多技术没有产业化。
深圳的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较少,研发主体是企业,研发的内容不是基础理论,而是与市场贴近的产品技术,目标是技术产业化。
中国科技战略研究院产业科技所副所长刘峰认为,安徽可以集中在一些领域集中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不必选择太多产业。
也有专家认为,安徽建国家科学中心,应重视企业研发力量,扶持1000家企业,可能会有几家成功,这就可以成为龙头,从而带动安徽的经济发展。
不过目前京沪科技研发投入都占到GDP的5%以上,深圳也达到4%以上。安徽在中部地区科技投入比居前,但要在全国进入第一梯队,仍需要加快努力。
作者:定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