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遭药房联手阻击 阿里健康交药品监管码运维权(图)

来源:新京报
在一场历时多日、贯穿整个春节前后的“交战”过后,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健康与药房双方之间的争端,暂时“停火”了。

  在一场历时多日、贯穿整个春节前后的“交战”过后,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健康与药房双方之间的争端,暂时“停火”了。

  经过联合斗争,以“养天和”为代表的19家连锁药房,得到了药品监管码被中止的消息。而阿里健康则在做出“退步”之后表示,将就来自药房方面的“莫须 有”攻击保留法律追责的权利。

  除了认为被伤害到“名誉”,伴随着“药品监管码”的叫停,阿里健康的已知经济损失已达约1亿元人民币。

  此外,阿里健康公告称,若国家食药监总局长时间暂停药品监管码,或未来公布其他新的政策,“可能对公司的收入、业务及运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阿里健康“交权”,药店“不依不饶”

  “我们仅仅是一个技术方,却莫名其妙地躺枪了。”3月3日,阿里健康公关负责人张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最近轰动舆论的“药品监管码”风波,公司已经不愿回应太多,目前已经在进行移交工作。

  这场“药品监管码风波”,起于1月25日。就在各个行业企业忙于召开年会、准备欢度春节的时候,来自湖南的“养天和大药房”给医药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养天和大药房企业集团(下简称“养天和”)将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行政违法”告上法庭,理由则是CFDA强制推行由阿里健康运维的“药品电子监管码”。

  简单来讲,“药品电子监管码”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药品包装上打上的“身份”识别码,被“打码”的药品在流通中的任何环节都能被监管系统实时监控。

  理论上,这一监管码可以有效防止药品流通过程中的“串货”、假药隐患。不过对于药房而言,这一办法的实施将增大他们的成本投入。

  2008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在全国推行药品电子监管追溯的做法。这一时期,电子监管码只针对部分药品,受CFDA委托,原中信集团旗下中信21世纪作为第三方承担相关系统的技术运维。

  2014年1月,阿里巴巴入股在香港上市的中信21世纪。当年10月,中信21世纪正式更名“阿里健康”,阿里健康即成为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运维方;2015年12月,CFDA发文要求药品经营企业将所有药品纳入“电子监管码”,否则企业将受处罚。

  养天和状告CFDA的“大胆”举动,鼓励了其他同行。多家药企紧随其后,先后发声抗议CFDA强推监管码,并指控阿里健康存在不正当竞争。

  2月20日,CFDA宣布暂停执行电子监管码的相关规定。2月24日,阿里健康也发布公告宣布“交权”,公告表示,CFDA和阿里健康已成立联合工作组,将制定系统全面移交的具体内容,包括移交的先后工作时间表以及期间的运维业务模式等。

  面对CFDA和阿里健康的“妥协”,大小连锁药店们并不满足,继续“追打”阿里健康:包括上市公司一心堂、老百姓大药房等19家连锁药店联合声明,要求“全面取消药品电子监管码,完善药品追溯系统”,除此之外更要求阿里“彻底出局”。

  近日,一心堂和老百姓大药房均拒绝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其中,老百姓大药房称,不愿就此事再接受采访。

  “阿里健康从来没有出卖过数据获利”

  之所以对阿里如此“不依不饶”,从十几家连锁药店给出的理由看,是因为“阿里健康介入到药品信息监管当中,既关系到国家数据安全,又造成不公平竞争,同时涉嫌绑架公权利用数据牟利。”

  一位医药行业业内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说,阿里自身旗下拥有药品零售业务,与各大连锁药房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健康手中掌握着药品监管码的运维权,等于掌握了药品流通的重要数据。”

  “我们就是为了避嫌,愿意把这个平台交出来。”3月3日,阿里健康公关负责人张蕾对新京报记者说,公司已经准备好了向CFDA移交平台,也接受相应的损失。

  “自阿里巴巴入股中信21世纪以来,阿里健康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仍然投入人力物力对原有的药品电子监管网进行技术架构改造,前后投入资金近亿元。”张蕾说。

  2015年半年报显示,阿里健康期间营业收入为2137万港元,其中绝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药品监管码业务。监管码业务上交后,等于阿里健康的主业陷入停滞。

  “可能对公司收入、业务和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阿里健康在公告中称。

  阿里健康在公告中称,阿里健康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阿里健康不急于一时盈利,正在积极开展网络医院和家庭医生等业务才是未来的盈利点。

  虽然已表态移交药品监管码,但阿里健康在2月24日的声明中也表示,“不会放弃参与医药改革的初心和坚持”,“会坚持给假药"找麻烦"。至于接下来,已经“交权”的阿里健康将如何继续给假药“找麻烦”,阿里健康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答。

  阿里健康发布声明称,来自多家药店的指控属于“莫须有的攻击”,并将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3日,张蕾表示,不排除通过诉讼“要求相关人员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可以肯定地告诉你,阿里健康在承担药品监管系统运维工作后,从来没有通过出卖数据获利。”张蕾称,来自药店们的说法是无端指责和“泼脏水”,“阿里大家也应该知道,对于新投资的公司或者项目,我们不会急于拿它来赚钱,立足点更多是在长远的战略方面。”

  在北京医疗行业人士耿平(化名)看来,多家连锁药店对阿里健康“卖数据”“不公平竞争”的指责,或揭示出传统零售药店对互联网巨头逐渐渗透医药领域的忧虑。

  耿平说,因为工作关系,自己与一些实体药店的管理层打过交道,“能感受到业内面对互联网冲击的紧迫感”。

  “药品电子监管原本是一件有益的事。因为之前确实存在假药、社保套现、违规药品回收、串货等现象,电子监管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但也相应地增加药店的设备投入等成本,并且损害到一些利益。”耿平说。

  巨头交战,殃及“池鱼”

  药品监管码被暂停之后,“吃亏”的不仅是阿里健康一家。

  3月2日,深圳成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区域负责人何敏(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自从总局发出关于暂停药品监管码的通知之后,公司的相关业务就难以接到订单了。

  资料显示,深圳成为是一家生产移动手持终端、电子条码扫描器等设备的制造商,提供包括“药品电子监管”在内的解决方案。

  “目前来看影响肯定会有的,这个没办法,我们现在就是在等总局下一步的进展,以根据政策来调整我们的业务方向。”何敏说,好在药品监管码业务占到公司总体收入比重的8%左右,不至于损失过大。

  同样作为药品监管码下游的印刷厂也遭遇这一困境。早在8年前,CFDA推行监管码后,北京海汇印务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批监管码标签指定印刷厂,公司也因此接到为数可观的印刷订单。目前,CFDA的一纸新通知改变了这一局面。

  北京海汇一位郭姓负责人称,监管码标签业务现在进入了搁浅阶段,“本来监管码就是政策强制的,作为企业自身来说积极性一直不算高,这次总局通知说暂停,一些客户就马上跟我们中止合作了。”

  截至3月4日,“药品监管码”事件在政策层面处于停摆阶段,而行业圈内对于该事件的争论仍在持续,争议的焦点多集中在阿里和药房双方各自扮演的角色上。

  “是企业对不公平竞争的一场抵抗,还是既得利益方对闯入者的驱逐?”耿平表示,“现在还不好下结论,业内持各种看法的都有。”

  前述北京海汇负责人认为,鉴于药品的监管追溯本身有其必要性,不排除监管码等类似方式最终依然保留,因此此次中止对自己印刷厂的影响可能只是暂时的,“但未来药品追溯系统由谁来运维不好说。”“从技术实力来讲,阿里健康做这件事没有问题;但是阿里的身份比较尴尬,阿里健康算不上完全独立的第三方。”该负责人说。

  新京报记者 张泉薇 北京报道
business.sohu.com false 新京报 https://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03/07/content_625128.htm?div=-1 report 4276 在一场历时多日、贯穿整个春节前后的“交战”过后,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健康与药房双方之间的争端,暂时“停火”了。经过联合斗争,以“养天和”为代表的19家连锁药房,得到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