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银行隐匿不良冲动减弱 阳光化处置再加码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至上市银行年报披露期,银行资产质量受到业内普遍关注。据银监会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经持续17个季度上升,总规模逼近1.3万亿元。

  然而,银行通过财务操作、代持、买入返售等等方式能够有效隐藏不良,统计数据被低估在业内已形成普遍共识 。市场人士估算银行不良实际规模至少2万亿元,且不良暴露呈加速趋势。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坏账规模仍呈现增长态势。同时,如今银行新增不良贷款与存量有所差异,新增不良贷款大部分拥有充足抵押,较少涉及信用贷款,处置多涉及抵押品变现,这降低了银行隐藏不良贷款的冲动。

  此外,银行已经通过种种手段遮盖不良,而监管体系对银行坏账的控制更严,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可能进入集中暴露期。

  不良加速暴露

  3月10日平安银行成为首家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其业绩可谓表现不俗。但是,在经营业绩增长势猛的同时,不良贷款率也出现上升。

  该行2015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总资产2.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67%,实现营业收入961.63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218.65亿元,同比增长10.42%。不良贷款余额176.45亿元,不良贷款率1.45%,同比增长0.43%。新增不良贷款规模为71.44亿元,核销及出售235.83亿元,综合不良生成率2.74%。此外,平安银行年末拨备覆盖率165.86%,较年初下降35.04%,逼近监管红线。

  实际上在已公布的多家上市银行业绩快报中,不良贷款上升明显。以招商银行为例,截至2015年年末,该行资产总额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5.78%;实现净利润576.5亿元,同比仅增3.11%;不良贷款率为1.68%,比年初上升0.57%。

  “大多数银行2015年都加大了不良贷款的核销,也通过计提拨备等等方式来对冲不良,但是增长依然很快。”一家股份行信贷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国内银行的不良贷款可能在加速暴露,也处在了一个峰值上。

  该信贷部人士认为,这次银行不良贷款的加速暴露可能是有多种原因。由于之前各家银行已经在信贷上有所控制,侧重于抵押品,所以新增的不少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中,银行大多是有充足抵押物的,隐藏不良贷款的冲动会相对低一些。

  “之前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一旦成为不良贷款和逾期,企业的债务清偿就会出现问题。从银行的角度看,也不愿意暴露出不良贷款,只能通过各种手段隐藏慢慢核销。”该信贷部人士称,如今相比通过代持等等方式去遮掩,银行可能也愿意通过诉讼、拍卖等等手段加大资产处置力度,降低损失,毕竟资金回收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由于近年监管和各家银行对不良贷款的监控更加严格,以致部分银行此前通过各种途径隐藏的不良贷款也需要慢慢释放和核销,这也使得银行不良贷款率如今被再一次推高。“银行的控制严格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上述信贷部人士表示。

  据记者了解,在目前经济新常态下,监管层和各家银行总行均从贷款和风险控制两方面实施了有效手段,部分银行总行甚至严查分行隐藏不良贷款行为。

  一家上市城商行人士也向记者透露,该行明确分行层面不能隐藏不良贷款,且对这种行为实行了内部举报制度。“从银行层面看,关键点还是在贷款时,银行对客户的把关要做到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不良贷款率。”

  资产处置再加码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四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67%,不良贷款率连续10个季度攀升;不良贷款为1.27万亿元,创近10年来新高。不良“双升”趋势下,监管层和银行都在寻求不良资产化解方式。

  从500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水”,到监管层对不良资产“债转股”的研究讨论,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在今年将迎来新一波高峰。

  兴业证券发布的报告称,2016年的不良贷款拍卖市场将达到6000亿元。其中关注类贷款攀升速度快于不良贷款,一旦经济继续下滑,关注类贷款极有可能转为实际的不良贷款,这个规模也可能更大。

  “对于传统银行而言,不良贷款的处置就是清收、转让和核销,基本也就是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操作。但是,目前资产处置从方式、渠道、对象上都有变化。处置方式更多了,现在已经可以实现的是证券化,未来很可能就能做债转股等等;在渠道上,很多互联网平台都在做这块业务,而交易对象包括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民营机构和PE/VC。”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表示。

  该人士向记者透露,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固定资产,银行实际上处置能力是有限的,多数也是走拍卖流程。“当前监管都一直在强调要加强资产处置能力,很多模式和创新也在尝试中。现在部分银行在与PE/VC、行业龙头进行合作,通过机构来做并购,或者直接由企业来收购资产实现变现。”

  “以前不良资产是都让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接盘,但是现在他们接盘的意愿和能力都大打折扣了。如今不良资产的转让市场化、商业化程度更高,这让资产管理公司的议价能力也更强,倒逼银行寻找更多的方式和渠道处置资产。”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认为,银行不良资产的部分资产包根本卖不起价,银行出售也觉得很亏,有的甚至不如先核销再清收。来源中国经营报)
business.sohu.com false 中国经济网 https://finance.ce.cn/rolling/201603/21/t20160321_9649286.shtml report 3224 时至上市银行年报披露期,银行资产质量受到业内普遍关注。据银监会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经持续17个季度上升,总规模逼近1.3万亿元。然而,
(责任编辑:Newshoo)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