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合作社建了, 生活也好了”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手机看新闻
  夏日的泽库草原,风吹草低,绿草如茵。望着即将收割的大片牧草,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藏族牧民俄多感慨不已:“围栏拆了,合作社建了,生活也好了。”

  俄多生活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日村,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内,平均海拔3500多米,距省会西宁400多公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这里的草山相继被承包到户。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牧民增收的需求。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很难和市场充分对接,抗击自然灾害能力也差,一场大雪灾,很可能让一家人一夜返贫。”青海省农牧厅总畜牧师王会林说。2010年,拉格日村人均年收入仅为2512元,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70%以上。

  更为严重的是,分散经营导致不少牧户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过度放牧,给原本就脆弱的生态带来更大压力。“从20多岁到40多岁,我眼看着绿绿的草原一点点荒了、黑了。”俄多说。

  青海省拥有天然可利用草场5.74亿亩,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2011年,青海省开始试点推行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这一年,在村民大会上,时任该村二社社长的俄多提出了建合作社的设想,却遭到多数村民反对。经过动员,俄多首先吸收36户牧民加入合作社,当时全社资产仅有74头牦牛和6000亩草场,俄多自己则被选为理事长。

  “最重要的就是把各家各户间多余的围栏拆掉,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俄多说,经过一人一票的民主表决,当年政府划拨的27.47万元草原奖补资金被统一纳入合作社周转,用于购买饲草和畜产品销售。

  没想到就在当年年底,合作社收入就达21万元,社员们终于挣来了“第一桶金”。经过5年努力,全村入社牧户已达15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3.1%;整合草场8.82万亩、牲畜4904头,分别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3.8%和牲畜总数的93.2%。

  记者走进拉格日村畜牧业合作社,看不到牧羊少年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半封闭式羊圈,墙上贴着完整的养羊、养牛流程图。

  “所有的羊不是按主人是谁分成一家一户,而是按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指标分群饲养,避免同一群羊中肥的越来越肥,瘦的越来越瘦。”饲养员德吉卓玛说。

  记者看到,羊圈中的每一只羊,都佩戴了醒目的橙色、黄色耳标,上面还印着二维码。“耳标里面有芯片,羊的主要信息都输入到里面了,方便销售、消费者追溯羊的来源。”德吉卓玛说。

  2015年,拉格日村合作社总收入达943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8120多元,天然草场每亩产草量则比2010年增加21.4公斤。

  富裕起来的社员们没有小富即安,而是利用近年来青藏高原旅游加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筹集资金580万元在泽库县城开了一家宾馆。宾馆的两位经理,是该村“90后”大学毕业生华青多杰和万玛央增。

  “原先就想着上了学之后到外面去闯,现在发现,为自己村里干点事同样很有前途、很有意义。”华青多杰说。

  据悉,目前青海全省已建成各类生态畜牧业合作社961个,累计整合牲畜1015万头(只),流转草场2.56亿亩。

  作者:庞书纬
business.sohu.com false 经济参考报 https://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16-08/04/content_22026.htm report 1510 夏日的泽库草原,风吹草低,绿草如茵。望着即将收割的大片牧草,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藏族牧民俄多感慨不已:“围栏拆了,合作社建了,生活也好了。”俄多生活的青海省黄南藏族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