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盘震荡上升,虽然周四股指一度强劲反弹,但成交量放大得并不充分,弱势格局尚未完全改变。投资者在操作中切忌追高,以免被套在中、短期头部位置。那么,中短期头部应怎样研判,在实战中又该如何操作呢?
首先,我们将60分钟均线系统的参数设为(21、34、55)、60分钟均量线和60分钟RSI的参数设为(7、21)、60分钟MACD的参数设为(12、26)。一般而言,中短期头部可分为:拉高——回落——二次冲顶——向下破位——回抽等五个过程。下面笔者结合沪市股指就各个方面的特点进行逐一介绍:1.放量拉高段:股价放量拉高,连续出现中、大阳线,成交量急剧放大,一般是近一段时间的天量。同时60分钟K线中的7时RSI冲过80以上,21时RSI也接近80。大盘自3月5日开始进入放量拉高过程以来,成交量急剧放大,3月8日、11日、12日3天的成交量都在200亿元以上,日K线也出现了五连阳。在60分钟K线图中以中、小阳线的方式强势上拉,轧空特征较为明显。7时RSI自50以下快速上冲至80,并在80附近三次钝化,而21时RSI也自50上行至80附近。
2.冲高回落段:股价冲高回落,在60分钟K线图中第一次出现回档,并连续出现中、大阴线,但此时均线系统对股价仍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而股价通常也会在21或34时均线附近止跌;随后,成交量急剧萎缩,7与21时均量线出现死叉;7时RSI从80以上快速回落,21时也自80附近掉头向下。
如大盘在3月12日放出222亿元的天量,但当日股指却收出一根中阴线。3月13日,成交量开始急剧萎缩,虽然3月14日股指曾出现反抽,但由于没有成交量的配合,3月15日股指又以一根中阴线的形式被打回。在60分钟K线图中,股指呈现出横向震荡走势,并在34时均线附近止跌,7时与21时均量线死叉后呈空头排列。
3.二次冲顶段:股价再度上攻,但此次上攻的量能明显不足,7时均量线虽然掉头向上并与21时均量线再度金叉,但21时均量线却没有掉头向上,量价出现背离,RSI与MACD指标也是如此。
4.破位下跌段:股价再次回落,并以中、大阴线的方式一举跌破颈线。21时、34时与55时均线同时出现掉头向下的迹象,均线系统对股价的回落失去了支撑。大盘于3月26日跌破5日与10日均线,而3月29日的一根中阴线一举跌破了20日均线。
一般而言,20日均线是中短期的趋势线,跌破20日均线就意味着中短期升势的结束。同时在60分钟K线图中,连续出现中阴线,先是跌破时均线系统,后又跌破颈线。21时RSI跌破50后不能重返,MACD指标也跌破0轴。
5.回抽确认段:股价跌破颈线或均线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回抽确认的动作。在此过程中,21时均线相继下穿34、55时均线,34时均线也下穿55时均线,形成了“死叉三角形”,此时股价的中短期头部正式确认。大盘4月1日出现探低回升走势,收出一根小阳线,但这根小阳线的切入深度还没有达到前一日阴线实体的四分之一。虽然经过周四的强劲反弹,但至周五收盘时止,股指仍然受到55时均线的压制。
中短期头部形成后,股价一般要进入中短期的调整,但这只是中级上升行情中的调整,因此其调整的幅度不会太大。在实战中,投资者可做一定程度的减磅操作,以便股指在低位时进行必要的仓位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