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化还欠火候 实现目标尚需五大条件
http://business.sohu.com/
|
|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金融业会面临非常多的问题,也因此需要有更为灵活的多种手段进行调控,手段之一就是要创造出一个比较自由、比较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因此,随着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利率市场化问题已经变得非常紧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率市场化在整个金融领域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还需要五大条件。
李扬认为,我们目前所有的金融市场利率基本上已经市场化,例如,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发行的金融债券的利率,都是招标确定出来的,今年发行的国债的利率也是市场化的结果。再比如:银行间债券回购、现券买卖,包括贴现、再贴现市场,这样一些货币市场的利率,现在也已经市场化。因此,从原则上说,非存贷款产品的利率都市场化。
而且,在中国事实上已经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由于贷款利率浮动的程度相当大,事实上,利率是浮动的。在存款方面,是有限制。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的存款利率也存在着许多变通。
他认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
第一、增加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品种。使得社会金融资产多样化,逐步降低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研究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是银行掌握着大量的资财,无论是在什么体制之下,它都有非市场化的倾向、有自然垄断的倾向。因此,可以说,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是通过非存贷款金融业务的发展来实现的。
第二、促使非存贷款产品的利率市场化。事实上,非存贷款金融产品利率市场化已经实现啦,我们现在要巩固这种成果。
第三、通过非存贷款金融产品的利率市场化,并形成与银行存贷款的竞争,促使银行利率调整。当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的时候,对于企业来说,他就要考虑通过银行和通过股票筹钱,哪个更容易,哪个成本更低。而当企业能够通过发行企业债来筹集企业需要的债务性资金时,企业也会比较,是通过发行企业债,还是从银行获得中长期贷款,哪一个的成本更低。以此来形成对银行的竞争。
第四、在完善利率浮动制,扩大利率浮动范围的前提下,货币当局的调控应逐步过渡到重点调控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
第五、最终放开贷款利率,继而放开存款利率。实行基准利率引导下的市场利率体系。而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基准利率,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他说,要想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还需要五个条件。
第一、利率虽然是金融部门的事情,但是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条件是非金融部门的市场化。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对于利率的变动不敏感的话,利率市场化无法实行。所以,我们必须有实体部门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否则,利率市场化应该缓行。
第二、我们需要金融部门的市场化。
第三、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风险会成为金融行业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一种风险。我们需要引进大量的防范利率风险的手段。
第四、货币当局调控的体系、工具、理念都应当进行改革。应当从现在这种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逐步过渡到以调控利率,继而调控整个金融体系。
第五、需要与国际收支政策相协调。(王擎)
|
2001年9月27日07:10 |
内容相关文章 |
|
作者相关文章 |
|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