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印花税对市场的影响几何?
有消息称,近日国家有可能正式公布证券交易印花税自3月1日起实行卖出单边征收0.2%的新税率,买入将不再征收印花税,同时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不再讨论设置资本利得税问题。为此记者专门采访到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新闻处的一位官员,这位官员说,从今天下午开始就有不少人为此事打电话给他,他对记者的询问表示理解,与此同时他回答,关于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将改为单边征收的方法,应该以国务院的决定为准,具体情况他称不清楚。据了解,证券交易印花税还要下调的呼声早在几个月前就有业内人士不断地提出。有关专家认为,从财政政策对股市的支持角度看,证券交易印花税仍有下调的空间,且小幅调整不会影响该项收入的减少。根据调查,国内印花税仍属偏高水平。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进一步降低印花税有助于股市的发展
简评:针对昨日股市大幅反弹,市场传闻较多的是管理层近期有望宣布降低交易印花税。而传闻并未得到管理部门的证实。事实上,有关交易印花税下调传闻早在2002年就有所闻,但管理当局出于种种考虑始终没有付诸实施。一个相关的提示是,此前低迷的股票市场在降低印花税和手续费等利好刺激下并未扭转颓势,2002年以来历次利好出台反而成了市场形成短期头部的重要标志。而此次重提降低印花税对市场的影响究竟几何?仔细考察近期市场状况不难发现,市场至一月底以来小有反弹,最大涨幅超过10%,但总体看市场运行并未真正摆脱2001年以来的疲弱格局,市场固有的诸多弊端也未得到根本改善,因此此次降低印花税形成短期高点的可能较大。从这层意义上看,降低印花税对市场中长期运行的影响有限。
沪胶空头气氛弥漫
被美伊战火“烤焦”的天胶,昨日终于发出难闻的“焦味”??全线跌停。价格暴涨的天胶终于露出狰狞面目,天胶市场风云突变。近期一直维持良好上涨趋势的沪天胶,3月25日早盘突然呈现单边大跌,在几乎没有抵抗的情形下,各合约全线跌停,截止收盘一直封在跌停板位置,近远期各合约下跌285?425元不等。根据沪胶涨跌停交易规则,26日沪胶涨跌停板幅度将扩增至6%,意味着投资者追涨杀跌的交易风险将会更大。据介绍,目前天胶的基本面利多态势尚未根本逆转。从国际方面来看,目前正值泰胶产量减少之时,泰国还将与印尼和马来西亚重新商讨减少天然胶供应协议,预计在今后数月内产胶量将减少,价格很难急剧回落。日本和中国方面的需求依然强劲,其中中国由于汽车工业发展前景乐观,今年对橡胶的需求可能会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上升,而去年日本橡胶消费量也有小幅增长,今年这种形势可能还将继续。中国国际期货公司夏海先生认为,沪胶价格的回落属于技术性调整,主要原因在于多头主力的获利平仓。而致使近远期合约期价单边跌停的原因之一是沪胶对周边胶市升水幅度较为悬殊。
简评:昨日沪胶早盘突然呈现单边大跌,各合约全线跌停,截止收盘一直封在跌停板位置。根据沪胶涨跌停交易规则,26日沪胶涨跌停板幅度将扩增至6%,意味着投资者追涨杀跌的交易风险将会更大。有分析认为,目前天胶的基本面利多态势尚未根本逆转。市场做多力量尤存,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天胶现货市场尽管仍然存在供需矛盾,而高得离谱的期货价格出现价值回归也是不可避免的。沪胶市场多头主力获利丰厚并逐步平仓的同时,不排除转而做空的可能。因此,近期天胶市场很可能空头重新占据优势。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联系有待加强
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亟待提高。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张敬国博士在提供给上证报的一篇专稿中建议,应让证券公司通过发行金融票据等方式进行流动性融资,增加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沟通方式,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张敬国认为,加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首先要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均衡发展为基础,加快商业票据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以促进企业在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上的活动,成为沟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联系的基础。其次,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证券公司可以通过发行金融票据等进行流动性融资。
简评:近日有学者指出,应让证券公司通过发行金融票据等方式进行流动性融资,增加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沟通方式,提高金融运行效率。而就在上周,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发布了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2003年要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统筹拟订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规划,建立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渠道。从目前货币、资本两个市场的基本状况看,两个市场只是建立了初步联系,两个市场资金融通仍然不是十分通畅。券商进入货币市场拆借资金余额和债券回购余额上限为券商实收资本的80%,同业拆借最长期限为7天,债券回购最长期限为一年,到期后不得展期,应该说这部分资金对券商而言仍然相当有限。两个市场若想真正达到有效联系,那么进一步开放券商、基金在资金拆借方面的限制应是题中之意。而央行的货币政策分析报告已经明确指出,建立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渠道是2003年货币市场发展的目标之一。
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刊登此文并不代表搜狐财经赞同其观点,搜狐财经仅仅出于保证投资者知情权而刊登此文。
本文是搜狐网站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搜狐财经征稿启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