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施春华 上海报道
看来王永庆是铁定了心要把“台塑一号”开到中国大陆。
在江苏昆山汽车城项目遭遇寒冰后,台塑汽车又转而投向曾与台塑集团有过多次合作的宁波经济开发区。虽然王永庆汽车项目落足宁波尚属初期阶段,但该市开发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领导8月20日乐观地说,“项目肯定会上,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更有消息不断证实,王永庆此次宁波造车,所选择的正是去年华晨前董事长仰融“被迫”割舍的那片3000多亩的土地。而后者,自去年中期离开华晨退隐美国后,一直孜孜不倦地与辽宁省有关部门缠斗华晨系资产官司;多方起诉未果后,日前仰氏又在美国地方法院提出诉讼——由于华晨汽车(CBA)仍在纽约上市,官司得到了当地法院的支持。
华晨宁波项目,正是仰融与辽宁工业主管机构交恶的开始。在辽宁国资掌管华晨控股集团并退出宁波后,宁波不愿放弃发展汽车的初衷,本地民企——吉利汽车几度寻求接盘,但宁波最后选择了台塑。
台塑汽车低调进驻
由于投资方的特殊背景,宁波开发区把信息封锁得很严密。此前曾有媒体试图采访,宁波经济开发区为此特地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对外界统一口径。开发区内部人士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保护项目进展不受影响。
可能的变数并不在谈判双方。近期国家发改委对于汽车、钢铁等行业投资过热问题提出警告,一些政府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汽车存在过热的风险,近年来已有数千亿资金投资汽车产业,全国已有23个省市在生产轿车。
这种过热与原经贸委2001年更改汽车目录制和修订汽车产业“十五规划”不无关系。过去对轿车严格限制的“目录制”管理模式和国产化率限制政策突然松动,使一些非轿车汽车迅速进入,进口组装模式也流行一时。
新华社消息说,国家发改委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望近期出台,意在推动汽车业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避免重复建设;并对进口配件组装模式再度进行限制。这些政策变数都可能影响台塑宁波项目的最终审批。
据宁波开发区的内部人士介绍,由于整车项目可能遭受审批限制,台塑汽车此番来宁波投资以发动机设备起步,随着政策和客观情况的改变,不排除整车生产的可能性。
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在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时说,台塑集团可能在中国大陆生产汽车零部件,然后运回台湾组装。他认为这样可以降低成本。
实际上台湾作为东亚主要的汽车配套基地,本地零部件供应始终饱和,而且以出口居多。台塑返销的计划被认为是一个借口而已。王永庆不可能忽视大陆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有消息称他将在宁波兴建汽车城,从而带动岛内近50家汽车零配件制造商在当地落脚,形成完整的上、中、下游汽车组装链。
此前一度盛传台塑要和美国通用共同建立合资公司,这已被王永庆亲口否认。但台塑仍在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其进军大陆汽车市场的想法并未改变。今年6月,台塑曾与两家欧洲及一家日本车厂洽谈合作事宜,业内估计不久会达成初步共识。
宁波当地的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说,由于台湾当地有规定,台资企业在华投资单个项目不得超过5000万美金,因此台塑汽车很有可能采取其经常使用的“分拆投资”办法——分拆成几个5000万美金以下的项目进行投资。对内地金融机构的业务对接尚未建立,当地银行的人说,由于台塑具体方案没有落定,相关的工作小组还没建立起来。
先昆山、后宁波
事实上,对于熟悉台塑的人来说,台塑汽车落户宁波并不让人感到吃惊,因为两者渊源已久。
台塑集团由石化巨子王永庆创建于1954年,是台湾最大的工业集团,也是全球整合最紧密、最为成功的塑料石化产业集团之一。
据悉,目前台塑集团在大陆投资超过20个工厂,总额约35亿美元,其中大多为石化厂。而仅在宁波,台塑就已确定了11个投资项目,在当地开发区成立了4家台资背景的外商独资公司,分别是台化塑胶(宁波)有限公司、台塑集团热电(宁波)有限公司、台塑工业(宁波)有限公司及台塑重工(宁波)有限公司,成立时间皆在2001年以后。
由于台塑在宁波投资规模巨大,当地政府特地成立了一个“台塑办”,专门为台塑关系企业在宁波的投资进行服务。
江苏昆山亦是台塑投资重地,据悉投资规模超过宁波,台塑备受关注的8吋芯片项目即在昆山立项。台塑汽车曾把发展重心放在昆山,但今年6月昆山与日本丰田接触,使台塑不得不悻悻退出。
有内部人士透露说,台塑集团有意把宁波当作整个大陆投资的财务中心,据说台塑在宁波的11个项目足以使当地的GDP翻一番。
汽车行业是台塑集团进入大陆比较晚的一个行业,但发展汽车一直是王永庆多年的夙愿。台塑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最早和韩国大宇合作。双方合作制造出“台塑一号”和“二号”两个车型后,台塑决定自主研发、设计和进行生产。而同期大陆轿车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台湾市场逐步萎缩,这坚定了台塑在大陆设厂的想法。台塑汽车公司协理李宗长透露,台塑汽车此前曾考虑在宁波、昆山之外的杭州、沈阳等城市设厂。
宁波的区位优势无疑充满诱惑。首先是北仑经济开发区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地理环境;其次,台塑集团在开发区已建立起强大的影响力和规模效应;再者是优越的周边环境,尤其是正在兴建的大型钢铁企业建龙钢铁,投产之后必将给区内汽车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优势;而已经破土动工的杭州湾大桥也将有效连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市场。
台塑汽车远嫁宁波,一切在情理之中。
辽宁撤资造成空白
然而,王永庆此番接手的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宁波开发区的汽车项目用地,早先已经批给了华晨。在华晨产权纠葛和辽宁省的接收过程中,宁波项目归属是一个焦点,这多少影响了政府高层对宁波汽车计划的态度。
辽宁省前省长助理、现任华晨集团董事长杨保善在去年“接收”华晨资产过程,多次亲访宁波。其时仰融已运作华晨系分支之一的申华控股在宁波批的土地,并交纳了1亿元的土地出让金。仰计划在宁波与英国陆虎汽车公司搞一个轿车合作项目,合资比例为各占50%,设计、制造和销售陆虎品牌25/45轿车。
整车项目未获审批,仰融将计划变更为汽车发动机项目。然而正在执行之时,华晨产权发生变动,连这个发动机项目也最后“泡汤”。
这对尝试发展汽车工业的宁波市来说无异于池鱼之灾。当地一位官员透露,在仰融宁波项目流产之后,开发区仍然主张将这3000多亩土地用来发展汽车产业。“这么大的地不搞汽车搞什么?”该官员说。
但作为新华晨集团大股东的辽宁省政府无意在省外扩大投资。该省主管的华晨控股集团公司一方面清理原华晨资产,一方面按步骤退出省外的华晨投资。今年3月,华晨出让了河北中兴汽车公司控股权;8月21日,新疆德隆控制的湘火炬A董事会发布收购中国航天华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决定。后者为华晨集团的孙子公司,其控股方珠海华晨以近4亿元价格转让航天华晨50%控股权。航天华晨下属两个整车企业———原三江雷诺公司及贵州的航天汽车制造企业,仰融都曾担任这些公司的董事长。
辽宁省依然在清退与沈阳本地汽车业无关的其他投资,新机会让给了国内民营企业或者外资。中兴的接盘者为宁波民企——华翔集团以及旗下的英属维尔京群岛联合领导控股有限公司;航天华晨的接盘者为新疆民企德隆系下属上市公司;而宁波项目的接盘者为台塑。
风险依然未知
和其他城市一样,在国内汽车需求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宁波对汽车业也积极跟进。该市计委有关人士曾表示,由于汽车产业给地方带来的税收高,经济带动作用大,政府确有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的想法。但设立汽车生产企业的门槛比较高,投资方很难选择,所以至今除了吉利汽车,宁波还拿不出第二家汽车企业。
该人士也表示,由于当前汽车行业存在投资过热的现象,所以地方政府对此比较谨慎。
此番台塑落地宁波,并非没有遭到质疑。更何况,台塑集团在大陆的投资也有失败案例,王永庆投资漳州后石电厂的失败,至今令不少人记忆犹新。而台塑汽车无论从自身还是从行业地位来看都不能算是一家很理想的企业,该项目的引进对宁波经济开发区仍充满风险。
当地开发区银行一位多年从事信贷工作的人员表示,对于这类大型的信贷项目,银行都会成立专门的项目工作小组,从投资方过去的经营业绩、行业内的从业经验、投资量、融资量、偿还期、年产量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
而宁波市北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局的人也表示,尽管台塑集团在区内有很大投资,但每个项目的审批都会非常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但愿此次王永庆能真正把宁波的造车运动带动起来,而不是又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虚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