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欧司朗一面在中国投资开厂,一面在欧盟控诉中国企业低价倾销。
昨日是应诉欧盟反倾销复审的最后截止日,1000多家中国节能灯生产企业中只有一家民营企业福建厦门东林电子应诉。东林电子的董事长贾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11月16日东林电子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欧盟调查的相关细节。然而除了最后时刻赶来声援的3家公司以外,绝大多数的中国同行们都选择了沉默。
欧司朗二度发难
10月中旬东林公司等10家中国节能灯生产企业收到欧盟公平竞争委员会关于反倾销调查的信函,使得一年前沸沸扬扬的反倾销事件再起波澜。
东林公司此次应诉反倾销的律师陈川说,针对中国节能灯的高额反倾销税已经实施了一年,这一次是西门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欧司朗向欧盟委员会具状要求对此案进行临时复审,意图加重对中国节能灯的处罚力度。
据了解,欧司朗认为,虽然欧盟对中国企业征收了反倾销税,但这些反倾销税被“吸收”了,欧盟市场上的节能灯价格仍在下降,该公司继续蒙受损失,因此要求欧盟委员会重新核查得到市场经济地位和分别裁决待遇的中国企业的成本及价格,这些企业共有10家。
江苏宜兴万象灯具厂董事长陈生敖、大门德亚金星电光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民、福州永德吉照明电器公司关丽丽小姐16日均表示,由于欧盟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欧盟市场对这些企业来说实际上已经关闭了。
欧司朗分饰两角
由于飞利浦公司将在欧洲的生产厂家迁移到欧盟以外地区,欧司朗前段时间并购了欧盟第三大节能灯厂西凡尼亚公司,欧司朗的节能灯生产能力已占当地产能的90%以上。
陈生敖说,节能灯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其专利技术全部到期之后,中国因为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稀土资源、质优价廉的电子元配件和大量廉价劳动力而一举成为全球节能灯制造基地。
正是看到这一点,飞利浦、通用和欧司朗在节能灯专利到期前两年都已经在中国投资照明行业。欧司朗在广东设有两家合资企业:欧司朗佛山照明有限公司和番禺中德电控有限公司。据业内人士称,目前这三家境外企业生产的节能灯在中国市场上占据的份额已超过50%。与其积极在中国投资照明领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2000年起,对中国企业有着相当程度了解的欧司朗就没有中断过对中国节能灯生产企业的反倾销要求。
贾强说,欧盟受欧司朗委托提出的反倾销理由也令人费解。2001年的调查指中国政府补贴节能灯企业,而策动此次复查的主要理由居然是中国企业的定价不是基于成本而是为了赚取外汇!
国内节能灯受损严重
已执行一年的欧盟反倾销税使得欧洲市场对绝大多数中国节能灯企业关闭。退出欧洲市场的中国企业不得不挤进其它市场,在美国、南美和国内市场上展开恶性竞争,许多节能灯小厂破产倒闭,大厂也陷于困境。东林50%的生产能力被闲置,而江苏宜兴万象则闲置厂房近5000平方米,人员由原来的800人降至500人。与中国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次风波中,欧司朗作为提出复审的起诉方却自上周以来一直保持沉默。
“事实上欧司朗、GE为首的欧美照明巨头之扩张如水银泻地,正向中国市场大踏步迈进。”一位灯具商说,欧司朗在中国的价格与其在欧洲的价格相比不到一半。
“欧司朗公司同一种产品在中欧两地的价格差距足有一倍,这难道还说明不了他们非常清楚中国的低成本国情吗?”东林公司提出了这一质疑。本报记者柯斌
中国节能灯命运备忘录
2000年5月,飞利浦、欧司朗、西凡尼亚等欧洲三大节能灯巨头,将中国节能灯企业告上反倾销法庭。
2001年2月,欧盟对节能灯案作出初裁,两家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6家获得分别裁决。
2001年7月,该案终裁,8家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和分别裁决的中国企业被征收0到59.5 %的反倾销税,其它企业则被课税66.1 %。
2002年10月,欧盟委员会通知10家中国企业,应欧司朗提出的临时复审要求,将对这些企业进行核查,并要求中国企业限时答复,如不合作将依法作出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