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奇遇至今还让我笑破肚皮:那日在街上走,冷不丁被路边一位穿着劣质西装的年轻人塞来一张名片,并机关枪似地介绍说他们的饼产品如何如何好,购买很优惠,欢迎光临。一看名片,不禁肃然起敬:“亚洲××饼业公司CEO”。可我此前好像没听说过本市有这么一家知名的大公司呀,一好奇,就照着地址去瞧瞧吧。不去不知道,一去吓我一大跳:一间约6平方米的小店,店楣上赫然挂着一布条“亚洲××饼业公司CEO”,店内两张长案板,一张散乱地摆着一些没有包装的饼干和几个刚出炉的烧饼,一张搁着面团,门口支着两个用废铁皮桶制成的烤炉,炉内正在烤着烧饼,一个民工在和面,一个民工在看炉……
真是“服”了他们!这年头,只要一“包装”,真是“帅呆了”、“酷毙了”,满大街上都是CEO,都是实力雄厚的超大型“集团”。于是不禁又想起另一次经历,那日去一家才500多人的企业,几个部门的负责人递来的名片更有意思,分别是“首席e化官”、“首席接待官”、“首席新闻官”、“首席勤务官”、“首席资讯官”……他们分别分管企业的电脑维护、来客接待、对外宣传、后勤服务、报刊资料保管……等方面的工作。直让人感到好像是进了世界跨国集团,更好像是进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似的,看到的都是“大官”。
尽管他们的“包装”很上“档次”,但比起几年前的“风云人物”牟其中先生而言,还是差得远了。看看咱们的老牟吧,把他的企业“包装”得多有想像力呀:先后宣布要将重庆火锅快餐化推向世界,5年内达到销售收入1000亿元;投资100亿元独家开发满洲里,建设“北方香港”;投资100亿元在北京或上海建一个118层高的大厦,下边的广场就叫“邓小平广场”;投资570亿元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道宽50公里、深2000多米的口子,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入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使之变成降雨区,并提出用定向爆破的办法在横断山脉筑起一道拦截大坝,可以为黄河引入2017立方米的水量;投资控股总造价为1亿美元的“国际卫星—8号”(详见浙江人民出版社《大败局》P284)……似乎每一个构想都利国利民,都无比宏大,都有其成功的依据!可老牟哪曾料到自己最终被“包装”“装”进了牢房。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这是一个流行浅薄的年代,浅薄的突出表现就是“包装”、“做秀”、“炒作”。于是乎有些人、有些企业的心思和劲儿似乎用歪了。不是把精力用在提高产品质量上,用在炼好企业内功上,而是用在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的“包装”“做秀”上、用在“广告大战”上。策划、广告大师们,更是直把上帝当“傻冒儿”哄,只要人家给钱,我能把“稻草”包装成“金条”!某策划人甚至说:“注意力经济时代,包装有理、做秀有理、炒作有理,出名无罪。”于是许许多多的人、产品、企业等等,都被策划人大师、公关专家、美容师包装了,打扮了,炒作了,呈现出一个雾里看花的世界。
毋庸讳言,搞市场经济,企业是需要“包装”的。对企业形象及其产品形象的精准定位、对其鲜明个性的准确概括与升华、对产品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企业及其产品发展前景的基于科学分析与判断的描述,肯定是企业所必需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最根本的一点却往往被企业忽略:包装是需要基础的,包装也不是万能的。本来你的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恰恰是经营管理的加强和产品的推陈出新,就算在这时你想要“包装”,也无从着手,最多不过是以华丽的词藻为你织就一件“皇帝的新衣”而已!“包装”、“做秀”、“炒作”有助于发展,但“包装”“做秀”与“炒作”不等于发展。发展不是爆米花,不是吹泡泡。“马铃薯片”叫着比“土豆片”好听,但“马铃薯片”再炒,也不过还是“土豆片”而已,终究成不了“硅心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