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25日,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届弥勒论坛在云南弥勒举行,今日进入第二天,下午论坛的形式为大型圆桌论坛,内容包括:
1、SARS对中国产业、企业的影响
2、民营企业家的成长与民有经济的发展
3、信息化社会对中国企业管理与经营的挑战
4、海归与本土创业
搜狐财经进行独家图文和视频直播,敬请关注。
Gric公司CEO陈宏:
我每年参加三到四个国际性CEO企业家论坛,我会发表一些演讲。我是从西安出生的,刚刚从美国西部回来。另外,有朋友讲昆明高尔夫球场特别好,这也是最大的目标之一。第二点,我一看贵宾的名单,很多朋友都来,像荣海等等都到了,我觉得也是大家聚会的地方,来发表一些谬论。我是在大陆出身,在美国留学,在美国创业,今天想再回中国创业,这一天也学到的很多的东西。我是1985年出国的,响应祖国号召到美国留学,毕业以后拿到博士以后,就在那下了海。当时,我们出去两个目标,或者回来做中国的教授,或者做工程师,根本没有想在美国创业。那时候在美国创业,是非常之少的。所以,我们中国留学生出去,经常胆子比较大一点,所以94年特别早的时候,我就开了这家公司,这是网络通信公司。做的还不错,做了几年之后卖给日本电信,赚了一些钱。后来,又开了一家公司,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公司。1999年的时候在纳斯达克上市。所以,经常在国外代表中国人,至少可以用英文讲。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我给组委会一些建议,一个国际CEO活动是怎么搞的。我想讲两点。
一个是国外企业家精神和中国企业家精神做一个比较,我们当时在美国创业的时候,中国人在美国做通信,非常困难。语言是第一大问题。中国企业家目前来讲,他们的语言非常好。但是,我觉得他们在走向国际化的时候会遇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说你在使用国际人才的时候,老总的语言和高层团队的语言跟国外有差别的时候,你就会遇到非常重大的问题,沟通是最重要的。今天也讲文化的关系,像田溯宁等等人组成一个协会,就是帮助中国企业国际化。
第二点在国外创业,我发现在国外很多企业也一样,做到一定地步就死掉了,不见了。为什么呢?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这是中国人的观念。企业在向前竞争的时候,实际上你个人得能力在跟公司赛跑,如果公司跑的比你快,可能CEO被换掉。但是,在中国企业里面,可能很难沟通。在国外,做企业是以股东利益为最大兴趣。在国外我们一直想努力提高自己,把自己从一个企业家变成一个职业经理人。像比尔盖茨现在已经变成一个职业经理人,他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职业经理人。
在过去我也学过一个经验,这个经验就是在座各位想国际化的话,我想企业领袖人物考虑一下。我从MCI,从美国AT&T和诺基亚请了很多的副总,我记得第一次请他们上班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管他们。如果AT&T副总或者是总部的副总今天突然报告给你,你的心情怎么样呢,所以会犯很多的错误,这个错误在于可能是完全放弃。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很多的东西,比如说你不能完全放弃,也不能说完全让人家管,说要平衡这个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我感觉到目前很多中国企业家还是完全自己说的算,而不需要高层管理团队帮你做决定。如果这样的话,中国企业家有非常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说在公司往前走的时候,公司请不到很好的管理人才,最好的人才请不到。所以,我觉得这是两边可以调和的。现在给我一个美国的公司,一万元我也可以管,因为曾经给我工作的人,他们曾经管过这样的公司,我知道管理团队,是最重要的。特别是中国大的企业家,像海尔这样的企业家,像UT斯达康,像联想和华为走出来的时候,都遇到这样的问题。一直讲中国公司一定要去纳斯达克。但是,外国公司到中国来的时候,我感觉到中国企业家也有自己的风格。你要做一个企业家一定要有信心,自己有信心,有学习精神,有领导力等等一大堆。所以,在中国企业家里面并非完全都是错的,只要自己能把自己整合起来。
在早期,我看到中国企业家有一个问题,我们喜欢多元化,但是等到进入WTO以后,多元化不太适合了。原因很简单,多元化公司在经济规模比较小,初期阶段做的比较好。但是在规模大的时候,就不太行了。为什么呢?讲到思科,思科是做网络通信的,微软是做软件的。一讲到GE,GE做的东西比较多,但是在这个时候,我觉得中国公司,在中国做企业家,要稍微小心一下。我非常相信中国企业在两三年以后,一定是整合的。
我现在还是上市公司董事长,我想在中国创业,创什么呢?我们怎么来做一个企业家呢?作为创业者来讲,一定要找自己的优势。现在讲国有企业国退民进。如果,我们从国外筹资几十亿美金到中国来,参加国有企业,把一些好的国有企业买下来,使国有企业管理人才拿高的薪水,股票多一点,这个国家也可以赚钱,我们也可以赚钱,员工也可以赚钱,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这是投资公司。在这个阶段,希望以后中国企业家协会跟各位可以多多交流,开始是学习阶段,学习在中国怎么做生意,在中国怎么运作,因为这是外国人所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我也非常相信,留学生在整个中国和美国交往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所以,我并非觉得海归派回国只能做一个工程师而已。在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需要这样的承诺,既有西方的背景,也有国内的背景。这就是为什么国外的公司,他们在中国的总经理,有越来越多的是中国人。
所以,我也希望,在将来,国外企业家跟中国企业家多多进行沟通。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沟通渠道是在球场上,这个比较健康一点。但是,我希望更多的沟通,这样的话可以达到今天开会的目的。
谢谢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