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戚娟娟 编辑/李 岷 “全世界的吊车仿佛都集中在这里了。”这是外国媒体10年前对上海浦东的一句评价,不妨套用此句来描述一下今天各方资本追逐浦江两岸开发项目的景观:“全世界的地产资本仿佛都集中在这里了。” 2002年1月10日,在上海城市历史上是一个“大日子”。上海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规划在这一天正式启动。当时的市长、现任市委书记陈良宇提出,黄浦江目前两岸岸线仅有仓储、工厂与码头功能,已不适应上海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要求,要由生产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实现金融贸易、旅游文化、生态居住的功能。这一“跨世纪工程”包括基础设施、浦江开发、城市管理、房地产和交通运输5项内容,前期启动资金将达到1000亿元。 这是一声发令枪。自那以后,内地和香港的地产巨头、全球投资基金纷至沓来,饶有兴趣地打量着浦江两岸这块22.6平方公里(后又扩大至73平方公里)的土地,希望能在这场旧城改造、重修上海的盛宴中为自己找到一个席位。 我们可以非常轻松地将这份追逐者的名单拉得很长:香港新鸿基、香港恒基兆业、美国洛克菲勒集团、摩根斯坦利地产公司、美林证券房地产公司、新黄浦、华润置业、世茂集团…… 温文尔雅的陈良宇在不同场合,不失时机地向世人勾勒了这样一幅远景:5年后,沿黄浦江而上,可以领略北外滩摩天轮和白玉兰大厦的壮观、上海船厂居住区的亲切、“外滩源”风貌重现后与外滩景致的浑然一体,十六铺水上游览中心与老城厢紧密连接的轻松休闲、南浦大桥休闲居住区的安逸宁静、世博会场馆的千姿百态…… 在不熟悉上海的人眼里,这些地名生冷、抽象,缺乏内涵,然而随着上海在远东乃至世界位势的不断上升,挟雄厚资本和巨大梦想而来的地产商们却可以让它迅速升级为刺刀见红的战场。 这项21世纪初在上海启动的浩大工程,也许是上海本地开发商们的近水楼台,也许能让前度在沪折戟沉沙的开发商咸鱼翻身,也许是那些刚刚进军大上海的生猛之师的市场突破口……不管怎样,所有捏着这场游戏门票的人都因巨大的想像空间而不禁有些血脉贲张,当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最终会感到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