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对航天科技(000901)来说又是一个黑暗的日子,当日该股再次以跌停板报收,这已经是连续第四个跌停板了。早在本周一,航天科技即在巨大的抛压下被打至跌停,其后的三个交易日,该股索性每日以跌停板开盘,并一直保持到“终场”,短短4天,其市值便缩水了46.4%,较前不久刚刚上演了“大跳水”的兰州民百(600738)如出一辙,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航天科技在12月12日发布的公告显然没有给投资者以满意的答案,公告称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资产置换事宜已于2002年11月28日召开的200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之中。公司目前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资产连续置换航天科技主业看好 航天科技原是航天系统第一家上市的公司,公司主营汽车电子组合仪表、车载计算机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的开发等。航天科技上市后,由于经营的等离子数控切割机和金融用票据打印机等产品整体经营环境恶化,公司在2000年末已与大股东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现已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进行过一次资产置换,通过此次资产置换,将赢利能力下降的金融电子、焊接切割机等产品剥离出上市公司,改变了公司原有的较为分散的产业、产品结构,同时通过注入航天机电集团地面测控设备、环保设备、电站控制设备、自动化包装机械、航天数字遥控、航天伺服系统及微特电机等资产。 然而,就在日前,航天科技再次拟定了资产置换方案,公司股东一致通过了将公司所属的包装自动化分公司、热管分公司、电站设备分公司、网络工程分公司、华能分公司、华运分公司等6家分公司的全部资产、负债及哈尔滨科华航天技术有限公司51%的股权、其他资产及部分负债置换航天固体运载火箭有限公司所拥有的北京发射系统工程技术分公司的全部资产和KT-1固体运载火箭陆基发射技术的议案。 早在今年7月,航天科技就披露,公司大股东航天科工集团已与航天固体运载火箭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和《股权托管协议》。拟将航天集团持有的航天科技2120万股国家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38%)以4839.96万元的价格转让给航天运载。并在政府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前,航天集团将拟转让的13.38%以及其余20.22%航天科技国家股委托航天运载管理。 依据《股权托管协议》,在今年7月1日至股权转让获财政部批准之日前的股权托管期限内,航天运载有权代表航天集团依法行使管理者选择权和重大决策权。航天运载保证托管期间托管标的保值增值。这意味着航天运载已成为航天科技的实际控制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航天科技此次置出的资产,正是上次资产置换所置入的资产。对于此举,航天科技方面显得有些刻意回避,只是称航天科工集团是出于整合旗下上市公司的考虑,此次资产置换后,将有利于进一步调整航天科技产业结构,改变公司以往经营分散和主业不突出的状况,促进公司主营业务由传统行业向具有航天高科技内涵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固体运载火箭生产与发射领域转型。 有关资料显示,北京发射系统工程技术分公司是国内惟一具有生产和发射“开拓者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技术能力的企业,拥有该型号产品的全部技术成果及发射测控站、发射塔架等一系列火箭发射所必需的技术设施和专用设备。“开拓者一号”可靠性高,体积小,发射迅速,机动性好,便于储存,维护方便,在电信广播、气象观测、资源普查、灾害预报、卫星定位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了解,在目前航天系统中,并不存在经营与固体运载火箭领域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 无奈市场资金链条断裂航天科技沦为“民百第二” 客观地分析,航天科技的资产置换方案应被视作利好消息,然而,在资产置换的消息公布后,航天科技的股价却出现了连续跳水。这倒是与不久前同样上演了“高台跳水”一幕的兰州民百极为相似。11月18日,兰州民百盘中突然涌出大笔抛单,股价也应声而落,在事先毫无先兆,公司基本面正常的背景下以跌停板报收。此后连续3日兰州民百都以跌停报收,直至5个交易日之后的11月25日,兰州民百才初步结束了探底过程。而在此前一个交易日,兰州民百的换手率超过了36%,不但为近日所罕见,而且也是该股自1999年5月上市以来的天量。 在兰州民百暴跌之后不久,市场中就有传闻称该股暴跌源于相关的私募基金遭到管理层的稽查,导致资金链条断裂,目前虽然尚无法证实传闻的可靠性,但航天科技随后上演的“跳水”一幕简直是在“克隆”兰州民百的走势,这等于给了市场一个无声的回答。 纵观航天科技的历史走势,1999年4月公司上市后一直处于稳步上涨中,其走势完全独立于大盘,尤其是今年,在股指不断下跌的背景下,其股价却不断加速创出新高。在今年5月份大比例送转股之前,该股流通盘只有3000万股,股东人数为3953户,持股相当集中,平均每户达10000股以上。5月份,航天科技在高比例送转之后,其股东户数仍然没有出现分散,三季度末股东人数为4051户,足见其筹码锁定程度之高。可见,即使经过送股 ,过小的流通股也使得下档无人承接,盘中主力出货相当艰难。从成交量分布的情况来看,主力介入该股的时间应在2001年上半年,至今已有1年多,对于主力而言,用于炒作的资金并不是无限的,很多甚至是高成本或第三方融资而来,因此炒作时间越长,所面临的资金链断裂问题越大,联想到此前有关多家私募资金步履艰难甚至出现被交易所私下勒令平仓的消息,航天科技的崩盘也就见怪不怪了。 另一方面来说,毕竟在此次完成资产置换之后,支撑航天科技股价的重组利好已兑现,后续并无更多的题材可供挖掘,但跳水前其高达23元的股价、260倍以上的市盈率,相对沪深股市整体35倍的市盈率,平均9元的股价,显然是偏高了。 类似兰州民百、航天科技这种“自由落体”式运动不但令投资者感到措手不及,而且在目前疲软的市况下也给投资者信心以极大的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