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由广州9家寿险公司维系两年之久的航意险共保体格局终于变阵:刚开展意外险不足3个月的7家产险公司集体性加入共保体,并分得5月1日———12月31日之内航意险市场3成份额。昨日,16家产寿险公司负责人在共保协议上签了字,广州保险同业公会会长周荣忠一再以“艰难谈判、来之不易”形容此次成果。产险公司内部至今未就如何分食达成一致。份额分割将是共保体面临的长久难点。 集体入侵 产险公司有新《保险法》撑腰 航意险共保体本是寿险公司为抵御恶性竞争而形成的联盟,共保体独家承保广州地区航意险业务,各会员单位依据各自的份额分享收益并承担风险,但不得在广州地区销售同性质的保险产品。一位寿险公司负责人称,原先的共保体本已矛盾重重,新公司不满足太少的份额,理由是大公司的整体市场份额在下降。大公司当然更不会主动相让。在保监办和同业公会的要求和协调下,共保体仍在维系。今年初实施的新《保险法》赋予了产险公司恢复经营意外险的权利。产险公司集体申请加入共保体更令矛盾加剧。“寿险公司怎会愿意将这项风险不大利润可观的业务拱手让给刚涉足该市场的产险公司?但产险公司有新《保险法》撑腰,况且它们已经开始销售并正在加大力度拓展意外险市场。” 一位产险公司人士称,如果没有“非典”,航意险业务急剧下降,大家还不可能这么快坐在一起。周荣忠称,为产险公司争取到3成份额后,还向产险公司逐家征求了意见,反复多次。记者在签字现场发现产寿险公司负责人没有任何喜悦之情。 市场划分棘手 产险公司内部纷争不断 争得航意险共保体业务3成份额后,7家产险公司内部如何分食正亟待解决。 “如果仅仅依照各产险公司在市场中的整体份额而进行划分,大公司就占了便宜,因为大公司不是在所有险种上都是位居前列的。”一家小型产险公司负责人显然不同意寿险公司目前按整体市场份额划分航意险的做法。 在广州市场占据绝对地位的中国人保广州市公司自是其他产险公司紧盯的对象。该公司显然应保监办“顾全大局”的要求而作出了让步。但作出多大让步才能让其他同行满意呢?广州保险业公会秘书长杨玉芝自知“保险公司是逐利的企业,因此谈判还将继续。”一家寿险公司老总则称这种谈判将无休无止,因为原有成员的份额正处于此消彼长的动荡之中,而新军正不断加盟广州保险市场。只要共保体存在一天,份额划分都将是最棘手的事情。 开发替代性产品 保险公司自掘共保体墙脚 在“积极努力”争取航意险共保体业务份额的同时,保险公司已在自掘共保体墙脚。 杨玉芝明确指出,在广州地区,各保险公司不得擅自通过机票销售渠道销售短期的具有明显替代性质的航意险。但是何为短期具有明显替代性质的航意险呢?杨玉芝称,在原来的条款中主要指3个月以内以承保登入机舱至下飞机止的航意险。但现在这些还有待商定。 今年以来,保监会鼓励各保险公司开发各种定期替代产品,如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年期的航意险,更有各种涵盖海陆空交通工具的意外险。各保险公司也通过互联网、个人代理等各种渠道拓展此类意外险。一位中型寿险公司负责人称,各保险公司场外替代产品的拓展必将分流在机场购买航意险的人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