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自3月21日见到1693点以来开始连续整理,短线已由强转弱。那么该如何客观地看待1693点的意义,以及后市将如何运行呢? 让我们从技术面对上证综合指数(相关,行情)1693点的高点意义进行剖析。1339点以来的指数上涨走出了清晰的脉络,从浪形上可以找到明显的三个上升小浪(即上升五浪中的第1、3、5小浪):1月29日1339点到2月25日1544点上涨205点,为1浪;3月4日1495点到3月12日1672;点上涨177(点,为3浪;3月18日1611点到3月21日1693点上涨82点,为5浪,三个上升浪共上涨354点。上述浪形十分严格地遵循了空间比例要求:1浪高度205点,5浪高度82点,前者是后者的2.5倍,即后者是前者的40%;3浪高度177点,恰好是整体涨幅354点的50%。这种严密的数学逻辑关系是上述浪形结构能够得以成立的科学、客观依据。看来,前期市场的一个上涨阶段的确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分析一下上述上涨的性质意义:2001年12月5日1776点到2002年1月29日1339点的下跌跌幅437点,而上述五浪反弹幅度354点,二者的关系恰好是0.809倍。看来,本次反弹首先有针对上述437点下跌进行修正的意义,而且在空间上应当完成了(如果超过1倍将构成对1776-1339点的逆向反转)。不仅如此,2245点下跌到1339点跌幅906点,其反弹0.382倍的位置是1685点;事实上,上证综合指数在近期收盘价从来就没有越过该点。换言之,1693点虽然在盘中越过了1685点,但并没有形成对该点的有效突破。也就是说,1339-1693点在性质上是对2245-1339点共906点下跌的反弹修正。而这种反弹在0.382处遇阻,极有可能已经在空间上完成。从更大范围来看,上证指数(相关,行情)的1693点事实上还是一个重要位置的压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明确市场后市的运行方向,而且可以对其性质进行前瞻:1693点后的市场将肯定回到2245点以来的趋势当中,这当然是下跌的趋势。如果这样,1339点将会首先接受考验。 上述空间分析也得到了时间因素的有力支持:从时间上看,1339点到1693点共上涨28天,整整四周,符合时间周期的内在要求;同时,28天本身也在提示我们:这种反弹行情仅仅是短线回升,这当然是下跌趋势当中的短线回升。由此看来,后市的调整恐怕难以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