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石油战略遭到日本的严重“搅局”。由于日本的插手,中国一直抱以厚望的俄罗斯原油进口受到了严重挑战。随着日本紧锣密鼓地介入,“安大线”的命运似乎已经终结。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分析认为,与中国刚刚在能源外交上迈出步伐相比,日本在开展能源外交方面已经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为了获得石油资源的开采权,它早就开始对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和萨哈林州等地方政府做了许多工作。所以,在采纳中国方案和还是日本方案的选择上,海滨边疆区地方政府坚定地站到了日本一边。
伊朗的阿扎德干油田现已探明石油储藏量约为260亿桶,估计可开采量为50亿~60亿桶。这是自俄罗斯1982年发现普里奥博耶油田以来,世界上发现的尚未开采的最大油田。2000年,日方企业财团获得了该项目的优先谈判权,从而获取了优先开采权。但去年9月22日,伊朗宣布取消了日本的优先开采权。按照伊朗方面的新计划,阿扎德干油田将由英国皇家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法国埃尔夫石油公司和中国石化总公司中的一家通过竞标获得。据了解,中国石化总公司已经开始对此项目进行研究。按照伊朗方面的解释,日本失去开采权的原因是过于追随美国要求伊朗取消核计划,导致了双方合作的破裂。
中国石油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的石油战略中,北非已经被放在了第三位。非洲石油的储量不足中东地区的1/6,但石油含硫量低,很适合加工成汽车燃油。为了实施中国的石油战略,中石油公司高层奔赴苏丹,分别与苏丹能矿部、财政国民经济部签订了富拉-喀土穆石油管道项目、喀土穆炼油厂扩建项目和组建中苏物探合资公司等3项正式协议。但是,日本也已开始同中国争夺北非。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称,将在今后5年无偿向非洲提供总额10亿美元的帮助。日本同时保证:放弃对非洲等重债务贫困国家总额约30亿美元的债权。
从事日本问题研究的冯昭奎研究员一直对中日关系的现状表示忧虑。他说,在石油领域的恶性竞争是持续多年的中日政治关系“冷淡”、缺乏互信所造成的恶果之一。最近有消息称,俄罗斯已经将日本“安纳线”的要价从100亿美元提高到130亿美元,而最初日本人的报价是50~60亿美元。由于中日两国的相互争夺,最终得利的是俄罗斯。冯昭奎研究员警告说,如果中日双方陷入“竞争过度症”,不仅不利于双方以合理的代价获取所需要的能源,而且有可能进一步陷入能源竞争与政治摩擦互相刺激的恶性循环中。
【全文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