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周四以阴十字星报收,成交54个亿,如果去掉当日新股成交的5个亿,其实比周三的成交量还有所萎缩。尽管大盘昨日探底反弹,有局部见底味道,但考虑到成交量的因素,笔者认为后市仍不乐观。
回顾本轮行情的成交量变化,可以发现最集中的放量在3月初,当时成交量曾一度达到过200多个亿,但随着大盘在1600多点区域的反复震荡,成交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且走势表现为大盘在快速上攻时成交量迅速放大,在回落时又迅速减少。从目前大盘破位下行来看,大盘前期的快速冲高显然不是建仓过程,而是主力为了吸引短线跟风盘,而且在随后的缩量回调中,也不是洗盘的性质,而是主力出货的过程。主力在利用“五一”节前后成功制造了一组空头和多头陷阱过程中,进一步减少了手中的筹码。当大盘在5月16日放量杀跌后,大盘的弱势终于清楚地显现出来。而5月21日出台新股市值配售利好时,成交量放大到100个亿。毫无疑问,又成了一次资金出逃的机会。
成交量在3月初之后一直没有有效放大的根本原因是有相当多的机构资金没有进场,最典型的就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资金。这些实力机构因为在行情初期错过了最佳的介入时机,后来索性采取了观望的态度。这种观望态度直接导致了大盘的成交量主要为场内存量资金的交易,场外资金进场的很少。以致大盘涨跌时的成交量都不大,这一点尤其表现为近期大盘破位下跌之后。
从另外角度说,成交量一直没有放大,预示着大盘仍会按目前的趋势运行,即调整仍是主基调。大盘在下跌过程中不放量,说明斩仓止损的投资者很少,说明这部分投资者仍较看好后市,或者认为大盘下调空间有限。而大盘在下跌反弹过程中,也没有场外资金抢反弹,说明没进场的资金观望心态很重。这一点在周四的盘面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四川长虹(相关,行情)等指标股带领大盘探底反弹,结果大盘的成交量仍然萎缩,这种形势只能说明场外资金根本不打算在目前的点位进场,根本没有兴趣抢反弹。
尽管股指在短期内有了一定的跌幅,但由于没有成交量的放大,此时出现的十字星,最好按下跌抵抗来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