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庞大繁复的体系中一个普通的县级支行———东阳支行的行长杨国润,最近为一件旁人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而激动:东阳支行最近接受了万泰认证中心颁发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证书。
这个证书的背后其实是对一整套国际标准管理体系的完全不设防的“接轨”。
不要仅仅将此当作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匆匆上马的又一个门面工程。无论是东阳支行的普通信贷员吕广斌,还是中行新一任行长刘明康,成千上万的中行员工现在普遍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前不久中行内部首先发起的反腐败运动中,寻找到一条力除陈腐,再度振兴的路径。
而至少首先在银行管治架构、管理思维上向花旗、汇丰等这样的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看齐,则是整个中行体系正在身体力行的“头等大事”。
因为现实的考验,在某种程度上对中行已经是“无法承受之重”了:尽管2001年财年中行的利润获得不俗增长,但去年年底露出冰山一角的中行纽约分行的违规放贷、非法炒卖外汇等等种种违法行为,已经给中行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所要经受的“磨难”,埋下了伏笔。
果然,不利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国家审计署在2001年对中行的例行审计中,查出了涉及中行多家一级分行的多起违规行为。
种种事件汇集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波,不仅使得中行在美国的各个分支机构,遭到美国财政部属下货币监理局的严厉查处,并对这些机构今后在美国的经营活动进行严格限制;还使得同样涉案的香港中银,原定于今年第三季在香港、美国的挂牌上市计划,一头碰上了一道几乎不可逾越的“屏障”。
尽管中行很快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IPO筹资额度,从最初设计好的50亿美元,大幅降低到20亿美元,但已较难拯救美国投资者的信心。
当然,一味地将中行现在正在经受的“挣扎和赎救”,归结为国有银行天生的体制缺陷,至少并没有为我们勾勒出整个事件的全貌。其实,从中行纽约分行案发的那一刻起,一种让人顿感寒意的说法,就在按自身逻辑不断扩散:整个中行事件,之所以从去年底以来,特别被西方主流传媒,不厌其烦的炒作,其真实意图,是要配合西方几家大投行,趁着中国加入WTO金融业开放力度加大,打压中行的上市努力,以便趁低吸纳中行的筹码而渔利。这种“阴谋论”听上去并不陌生。
但是对中行现任总裁刘明康来说,显然中行不会过多纠缠于媒体种种谨慎或者武断的猜测当中。
这位近段时间来多次飞往纽约、伦敦,为香港中银上市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的资深金融专家,已经把对整个“中行事件”的思考,迅捷而又果断地转变成为一场旨在彻底完善中行公司化治理结构的“雷霆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