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又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时刻:一方面,物价继续下降;另一方面,工业经济却表现出向好的趋势。这意味着经济增长有可能呈现出低通胀高增长的景象。
我们知道,这种情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只出现过一次——1990年代“新经济”兴起的美国,我们称之为“财富十年”。
尽管现在中国与1990年代的美国有着本质区别,尽管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依然严峻,但是,对未来中国能否迎来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的时代,或者是三至五年的黄金时期,我们认为可以保持一种谨慎乐观的态度。
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压力是一个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据最新的第一季度经济统计,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第一季度累计同比下跌5.7个百分点。这个指标连续三个月的大幅下跌,确实表明宏观经济有可能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2002年2月中旬,本年度首次降息以后,3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仍然是-0.8%的增长。业内人士预测,4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和3月份一样不容乐观。而这正是近来再次降息呼声颇高的根据。
然而,宏观经济增长的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表明,至少在一两年内,中国经济还有更高的增长空间,换言之,中国GDP还可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连一贯保守的一些学者也认为,2002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将出现“戏剧性的变化”。其最重要的依据是2002年第一季度工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9%。2001年第一季度工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是10.7%,而同期GDP增长率是8.1%,由此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2002年第二季度GDP增长率也应在此区间;第二个结论是,2002年GDP的增长将率达到8%。因为从去年11月工业生产值增长率达到最低点——7.9%至现在的10.9%,4个月已经提高了3个百分点,月度增长为1997年以来之最高。从短期看,由于环比增长是有惯性的,因此今后两三个月内还会保持目前的增长态势——也就是说,二季度工业增长率将达到12%-13%。由此推算,今年GDP的增长率将达到8%。2003年上半年甚至可以达到9%的增长率。北大的宋国青教授甚至提出了“坐八望九”论。
以工业生产总值占GDP50%左右的权重,得出上述结论还是有相当可信度的。
中国经济正在或即将出现一个低通胀、高增长的黄金时期,存在这种可能吗?转轨经济,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资源禀赋极差的农业大国的转轨经济体,存不存在一个持续高增长、低通胀发展的可能?
显然,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经济结构问题。今年第一次降息仍难改变物价下滑的趋势,这说明,由于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城市低收入人口没有购买力的巨大制约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缓解。然而,由于WTO过渡期的保护,世界经济调整不能马上危及中国的经济运行,同时,外资还将大规模地涌入,以寻找新的市场和避风港,而它们的进入将极大地冲击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迫使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作出适当的调整。我们认为,这正是希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