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时表示,将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中国人民银行各司其职,可见银监会的成立已基本成定局。记者就此采访了较早提出银监会构想的魏加宁博士。 记者:成立银监会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说成立银监会可以增加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魏加宁:我们在结合国内情况进行研究时发现,货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容易相互干扰,导致同步震荡。因为从本质上讲,货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有着许多重要区别,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的职责所在,属于短期政策,应当灵活善变;而银行监管职能则属于政府行为,应当持之以恒,不能忽紧忽松。 两种职能相对分离,其好处之一就是可以防止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同步震荡,有利于二者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货币政策应当更多地依靠公开市场操作等市场化的政策工具来实现,而不能依靠放松或加强银行监管力度来实现;另一方面,银行监管如果出现失误,也无法依靠随意增加货币供给去填补窟窿,掩饰漏洞。 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有利于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实践上,央行独立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认为,银监会本身其实只是一个副产品,我们的初衷是要研究如何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规范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因为这才是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实现长期稳定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带根本性的大问题。 记者: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要建立密切的联系机制,及时沟通有关金融市场风险和运营情况,共享监管信息。您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货币政策执行与加强银行监管如何配合? 魏加宁:我认为货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适度分离后,中央银行应当像日本等国的中央银行那样,不仅对商业银行要进行检查,而且应当对所有在中央银行开户、与中央银行有交易行为的金融机构都应当进行检查,以把握整个金融市场的动向。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商业银行的安全与利益,而且也要考虑所有金融机构的安全与利益,还要考虑到产业界和企业的利益,要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出发考虑货币政策的走向。 记者:银监会成立后,是否会缓解目前中国面临的来自国际上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魏加宁:银监会成立以后,如果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规范的货币政策决策机制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如果人民银行能够直接对人大负责,货币政策委员会能够从目前的咨询议事机构提升为决策机构,那么对于缓解国外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方面的压力就会有一定的好处。道理其实很简单,外国政府可以向我国政府施加压力,但是却无法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施加压力,无法对由投票表决进行决策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各位委员一一施加压力,更无法对全国人大各位代表施加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