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证券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是必然趋势,而股权全流通是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前提。为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近来,国家开始尝试将国有股转让给外商和民营企业,并相继出台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随着证券市场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全流通问题正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的极大阻碍。
倘若在这个调整期中能够花力气解决掉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问题,那么中国证券市场完全能够实现更大的发展。如何智慧、稳步地解决这个问题是摆放在管理层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相信2003年管理层会对非流通股的全流通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无论是立即着手解决也好,还是等几年解决也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抉择。从管理层的角度来看,即使现在不马上解决全流通问题,也需为解决全流通问题创造合适的市场条件。
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体制,同时要在中央、地方两级政府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负责国有资本的经营与运作,这就明确了所有者的代表机构,可以有效解决国有企业中的所有者缺位问题,财政部门向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移交代为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已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国有股权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是纲,在明确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组织体系形成之后,国有股和其他非流通股的解决方案就有可能确定并加以实施。全流通即将进入可操作阶段。
国有股和其他非流通股的解决方式、力度和时间表是影响2003年市场走势的最大变数。从2001年年中以来,股市一直处于单边下跌的状态,造成股市下跌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讨论。股份全流通的政策预期必将导致市场参与者的结构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是散户与散户、散户与大户和机构、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博弈,其共同特点是市场博弈者的投资对象都是二级市场,持筹成本高,总体成本又比较接近。而一级市场持有者诸如国有股的持有者、转让国有股后的民营企业和境外机构持有者、管理层收购(MBO)后公司管理层持有者等,其持有成本明显要比二级市场持有者成本低得多,今后市场可能会形成二级市场高成本持有者与一级市场低成本持有者之间的博弈。对于二级市场高成本持有者而言,这是一场根本没有胜率的博弈,虽然目前一级市场低成本持有者所持的股份还不能流通,但只要投资者有"股份一定会全流通而且日益临近"这样一种政策预期,必定会对股市走向产生强大的压制作用。但一旦真正的措施出台,有可能出现利空变利好的可能。中国的大牛市可能真正到来。
我们预期,未来全流通新政策的出台存在由利空演变为利多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当前市场已经提前充分消化了利空预期之后,因此一旦新政策即使是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满足了市场的预期,利好将会即刻产生某种放大效应。目前种种迹象表明,政府正在试图走向公共政策选择,采取各种措施包括与市场各方更直接的沟通、更广泛的宣传和更强的政策透明度,这些努力将会逐步消除市场对新政策的恐惧感,并使投资者对未来的政策增强认知与认同。因此我们预期,市场介入的时机将会在新政策正式出台前悄然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