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格宁保险撤出中国市场一经披露,立即引来业界对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生存状况的关注。有专家坦言,在日益全球化的中国市场,包括保险公司、银行在内的众多外资金融机构的迁入或撤出都在受到全球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而像格宁保险这样撤离中国市场的例子已有不少。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看似红火的外资金融机构抢滩中国市场的竞争背后,这些外资机构“背道而驰”的做法值得关注。
格宁的人算不如天算
在中国生活了6、7年的德国格宁保险公司北京首席代表德凯路在即将回到他的故乡科隆的时侯,用一句地道的中国话概括了格宁撤走的原因:“人算不如天算!”
德国格宁是目前惟一一家获得了中国政府批准,拿到非寿险营业许可,却又出人意料地将“许可证”退回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外资保险公司。以科隆为总部的格宁保险公司,成立于1904年,是德国两大保险集团之一,也是全球惟一一家由家族拥有的大型保险集团。1995年,格宁保险公司成为第二家在中国内地设立代表处的德国保险公司。“9·11”之前的2001年6月,格宁保险的主席赤玉根还带领一班管理层到中国来走动,当时赤玉根先生毫不掩饰对中国市场的渴望,他曾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格宁预计工业保险、全国性和国际性保险方案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而格宁尤其擅长在财产、伤亡、海上船舶和机械海上、宇航与航空、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上的保险服务。
2001年9月25日,德国格宁与欧盟其他7家外资保险公司获准在中国的营业许可或增设分支公司。其时正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夕,早日获准在中国的营业牌照,成为所有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在中国工作的惟一职能。获得执照的那一天,德凯路激动地向媒体发布他的重大新闻:“在经历了6年的等待后,格宁终于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岂料,一年后,德凯路奉命交还奋斗了多年而赢得的执照,然后打道回府,暂时结束在中国的职业生涯。不论退还执照的说辞是因为集团业务重组、并购还是全球业务的重新调整,在同行看来,就是一句话:格宁保险没钱了!
“9·11”的滞后反应使得各大保险公司受损不少,在支付了巨额赔款之后,大都是资金周转陷于瘫痪困境。雪上加霜的是,今年全球股市一跌再跌,保险业的投资回报大幅降低甚至出现亏损,像格林这样期望在资本市场上“增资扩股”的预期更是落空。为了保住资产质量,格林甚至准备卖掉其再保险,同时,这一家族企业也比以前更加珍惜每一分钱,包括放弃在中国6年的投资和已得到的回报。
与格宁保险公司一同获取执照的欧盟保险公司还包括德国安联、法国国家人寿、英国商联保险公司、荷兰ING旗下的全美人寿、瑞士苏黎士保险以及获批增设分公司的法国安盛和英国皇家太阳保险,除了格宁,这些公司仍在积极筹备在中国业务,没有放弃的意思。与它们相比,格宁作为一家族性企业的特性尤为明显。
据分析,拿到执照后获准在中国开办一家非寿险分公司或者是合资寿险公司的格宁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金分别是2亿元人民币和1亿元人民币(50%的股份),“其后还会有更多”,这包括人力资源的培养、前几年的运营费用等等。而即使在两年前,格宁保险的总保费收入已接近人民币750亿元,所以说其在中国的投资只是“小菜一碟”。但格宁仍然撤退了,这至少说明两点:其一,“9·11”恐怖袭击事件促使保险公司改变经营方式,大劫之后的格宁既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各种各样的索赔,还要承担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突如其来的风险,它必须节省每一笔开支;第二,外资保险投资于中国这个新兴保险市场的目标收益时间段实在太长了,格宁看不出盈利是在未来的某一天。
外资银行的淡出
与外资保险相应的是,外资银行淡出中国市场的情况现在也时有发生。而撤出原因大致有三点:首先是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再有是由于银行所属国际母公司发生购并,以致裁减分支机构;还有就是目前国内相关政策上的限制使得一些已设办事处的外资行无法获得开业许可,如外资银行在国内设立分行的门槛较高,而国家取消外资银行营业税优惠政策后,对外资银行的吸引力也有所削弱,同时目前外资行在业务拓展方面受到的限制也对一些外资银行在国内的发展产生影响。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撤出国内的外资银行以日本的居多,还包括法国、德国等地的银行。那么日本银行因何成为撤离的“重灾区”呢?三井-住友银行的一位高层人士表示:日本银行界从本意上来说并不想撤离中国市场,因为日本企业普遍看好中国市场,且与欧美企业相比,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大,它们更愿意通过日本银行来办理海外业务;加之日本国内长期受困于呆坏账,而中国各分行的盈利贡献率实际上在不断上升,所以日本银行是不会轻易从中国市场撤退的。
但是由于日本国内银行本部的持续经营亏损,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银行业为摆脱巨额不良债权的困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兴起了一股合并浪潮,这种母公司的购并波及到不少在华金融机构,以致出现像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关闭其上海分行、大和银行和旭日银行因其母行合并而将上海分行降格为上海代表处等。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日本银行业又开始了新一轮合并:樱花银行与住友银行合并改称三井住友银行;三和银行与东海银行合并改称日联银行;日本兴业银行、富士银行、第一劝业银行也于今年4月1日合并为瑞穗集团,成为世界上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集团,它们在中国的一些分支机构也相应地进行了整合、撤并。2002年4月,三井住友、日联、瑞穗实业和东京-三菱等日资银行因国内母行合并,其在上海的分行家数减少至4家,数量比最多时减少8家。
因公司购并而被撤的外资银行还包括:2001年7月,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收购德国著名的德累斯顿银行,在安联集团退出中国时,德累斯顿银行也相应地削减了在华业务。
而受到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德国德意志银行决定关闭分支机构,裁减员工、使机构合理化,将银行大部分亏损或回报低的业务卖掉,把收入投资到最赚钱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投资咨询业务当中。这些都将对其在华业务产生一定影响。法国兴业银行也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撤消了天津分行。
正如渣打银行北京分行尹英光副行长所说,目前是银行业的“利薄期”,每一家银行都有各自不同的战略考虑,进入还是退出中国市场的选择也就各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