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

在任正非看来,华为几十年来都是痛苦的,没有不痛苦的时候,可谓一直在“冬天”与寒气共舞。

很多熟悉任正非的华为人都知道老板的特点是喜欢“反着来”,当年华为公司在国内市场一骑绝尘,位居电子百强企业首位,迎来了进一步扩张与发展的春天,而在形势大好的时候,任正非在公司大会上大谈“华为的冬天”。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是如何面对失败,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越是顺利的时候,任正非越警惕,从《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到《华为的冬天》,都是任正非忧患意识的反映。

之所以经常喊狼来了,任正非是希望能消除华为的“太平意识”,积极准备,在危机来临的时候不至于措手不及。

任正非认为,企业就是向死而生,企业越向前发展,走向失败的概率就越大,因此企业应该永远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企业就跟人一样,有生就有死,都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但一个人就算没什么本事也可以活几十年,企业则不行,如果企业没有本事,用不了几天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掉。

其实不只是任正非和华为,很多企业家和企业都有类似的危机感,比如比尔·盖茨就有个著名的预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直面失败和死亡,不仅仅是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企业要想持续生存下去并不容易。国际形势、竞争对手、行业变化、内部的矛盾等问题,都会造成企业的失败和死亡。

而且企业越大就越危险,比如曾经风光无限的王安电脑、北电等巨头的陨落过程就很迅速,它们带来的教训让任正非印象深刻。

从古至今,从国家到企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无疑都是一个真理。

所以,我们必须要去研究如何活下去的问题,任正非对此有很多思考,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任正非也成了一个“过冬”的高手。

“企业能否活下去,取决于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活不下去,也不是因为别人不让我们活,而是自己没活好。能活下去,不是苟且偷生,不是简单地活下去。”任正非认为,企业过冬、活下去的核心关键还是要靠自己。

有危机感才会积极地防备风险的来临,一个成熟的企业家脑子里经常想的就是企业的业务、运营、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破绽和风险,并提前做好了防范的预案。

“我是管长江的堤坝的,长江不发洪水就没有我的事,长江发洪水不太大也没有我的事啊。我们都不愿意有大洪水,但即使发了大洪水,我们早就有预防大洪水的方案,也没有我的事。”

任正非表示,这就是他可以“游手好闲”的原因。

客观来说,世界永远是在变化之中,企业也自然会面临各种的不确定性,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规则的确定性,以规则的确定性来对付外界的不确定性。

一个企业要想熬过冬天,首先是危机感,企业上下所有人的头脑里要有危机这根弦。然后是加强管理能力,管理要精细化,通过管理消除怠惰情绪,促进人均效益的提高,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活下去,永远是硬道理。

任正非指出,华为能够活下去的基础就是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他非常重视公司近期的管理进步,“企业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的过程中才能活下去。”

其实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不得不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然后基于价值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很多老板不缺好点子,也不缺能力,他们能够很容易地看清楚别人的商业把戏,但他们去做的时候就是做不好,为什么?一个关键就是他没有为这个商业生态创造增量价值。

而华为在承受打击和重压的情况下还能活得不错,就是因为华为有核心竞争力,并能够持续给客户和社会贡献价值。

总而言之,企业的发展既要有信心也要有危机意识,要知道自己对未来充满了无知,因此企业要努力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奋斗。用任正非的话讲就是,“死亡是会到来的,这是历史规律,我们的责任是应不断延长我们的生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